春风得意马蹄疾 喜看文旅“开门红”
——2025春节假日平凉文旅市场扫描
一盏盏红灯笼,点燃红红火火的日子;一束束烟花,澎湃着希望的激情;一声声喧天的锣鼓,在春打六九头的日子里,如滚滚春雷,开启又一个仓满囤实的好日子。红彤彤的年味,温润着每一个平凉人的心。
从氛围营造到火车旅游,从冰雪运动到文博体验,从非遗活化到惠民消费,平凉用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书写着“诗里画里,年在平凉”的温暖篇章。
数据印证着文旅市场的热度:假日8天,平凉市累计接待游客129.21万人次,旅游花费6.6亿元,同比增长23.35%和30.60%。
文旅热潮的背后,是一场需求升级和供给创新之间的双向奔赴。
“看展+体验”
以艺术为媒织就文化年味
年,是人们心中最柔软的乡愁。平凉的夜晚,装扮得分外迷人,满足了游客对年味的追忆与畅想。平凉从照明、亮化到光影,用夜景灯光塑造着城市的春意和盛景,创造着独属于平凉的烟火、审美与文旅名片,凝聚起人们对这片土地最深切的情感和祝福。“平凉,你是懂过年的,一下车就进入了过年的节奏”“家乡的年太美了,满满的氛围感”……网络上,游客对平凉的春节氛围打造给出了高分。
蛇年新春,平凉各个文化场馆接连带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展览与公共教育活动,构建起传统文脉与现代审美的对话空间,为平凉新春注入独特的文化年味。
正月初七,丹鹤楼美术馆展厅内,市民李建国一边俯身细辨玻璃展柜中的信笺,一边感叹:“赵时春答同年翰林华察书札,笔力穿透了百年的风霜啊。”这场名为“华笺妙迹”的明清至民国平凉乡贤名宦书札展,以稀见的翰墨珍品串联起500年间的文化脉络,成为这个新春的文化焦点。
展览以“嘉靖八才子”之一赵时春的手札开篇,这通写给同科进士华察(亦即“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华太师)的书信,透露出作者谪居华亭山间时的历史文化信息,系第一次公开面世。还有初任隆德知县、后任甘肃省长的著名书法家潘龄皋的系列书札,不仅是研究潘氏陇上行迹的珍贵史料,也是研究其书法嬗变的独特标本。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康熙名臣慕天颜等20多人在“明代杨继盛所绘梅花册页”后的题跋,分装四本,或诗或文,玲琅满目,再现了江南一众公卿名士雅集的盛况。
"这些书札不仅是书法珍品,更是立体的人文档案。"平凉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张涛说,这些书札言简意赅,措词精妙,每一个文字的背后都非常用心用情,这其间包含着绵延不绝的文化底蕴和信仰,更是中国作为礼仪之邦的文化传播、传承,这次展览是丹鹤楼美术馆送给市民游客最好的新春礼物。
平凉文化场馆纷纷变身“新春会客厅”。在平凉市文化馆展出的2025平凉“兴庆杯”摄影大展吸引了众多的市民游客。本次摄影大展分为邀请展和本地优秀摄影师展,共有参展作品223幅。中国革命摄影事业先驱者沙飞作品《战争》、获“人类贡献奖”焦波作品《俺爹俺娘》、被尼泊尔政府授予“文化使者”苏学作品《神秘尼泊尔》等作品让人震撼和动容。在尼泊尔苦行僧布满褶皱的面容前,美术学院学生李萌从不同角度拍了多张照片,他说,“苏学老师的原作能看见汗渍,这是数字图片永远达不到的质感。”
正月初六,平凉市博物馆推出了“寻年记之筝舞天际万物春”青少年体验活动。博物馆讲解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青少年讲述了风筝的起源与发展。从春秋时期木鸢的军事用途,到唐宋时期纸鸢的民俗化演变,再到明清宫廷与民间风筝的工艺分野,孩子们在历史长河中触摸到了这项非遗技艺的文化脉络。手绘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将竹条穿入素面风筝骨架,扎出“干”字形结构,随后以彩笔勾勒图案。有的创意设计鲤鱼跃春门,有的将蝴蝶、猫头鹰绘在风筝上,还有的将陇东剪纸纹样融入风筝尾翼。随后,百余只彩鸢携着新年的祈愿升空。
参与活动的家长李长乐表示:“孩子不仅学会了扎骨架、调平衡,更在色彩搭配中理解了传统美学中的吉祥寓意。”
城乡大地处处涌动着文化暖流:泾川县高平镇乡村戏台上,传承百年的“春官说诗”通过网络直播吸引了十几万人次围观;平凉市图书馆、市新华书店,“同门讲堂”“书香盈陇原·悦读贺新春”等活动,让读者在欢庆新春的同时,在浓浓书香中找到了过年的新仪式感;华亭市安口镇朱家坡村社火巡游队伍中,73岁的王桂花老人舞动绸扇,“年轻时耍了三十年社火,如今带着孙辈再上阵,这年才算完整!”
从士大夫笔端的家国情怀到孩童手中的七彩纸鸢,从乡村戏台的百年绝响到城市书房的墨香氤氲,平凉生动诠释着“以文化人”的新春图景。
平凉市文旅局组织的千场文化惠民演出之“迎新春·贺新春·闹新春”戏曲惠民演出,平凉市、县两级举办的2025年春晚,崆峒区举办的交响乐晚会,还有各个乡镇举办的“村晚”、新春篮球赛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有力地推动传统文化、非遗文化活化,让文化根植于心,传递着新春的美好祝福。
好戏在后头!崆峒区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二还将在绿地广场举办戏曲演出,一大波精彩正在持续。
“滑雪+泡温泉”
开启“激情澎湃”的冰雪奇缘
春节假期,以冰雪运动、温泉康养为代表的“冷资源”持续升温,成为拉动春节文旅消费的新引擎,为平凉冬春文旅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春节期间,平凉海寨沟旅游度假区和崆峒古镇等地的冰雪乐园人气爆棚,游客们尽情享受冰雪运动的酣畅和快意。
正月初二,平凉海寨沟旅游度假区,初学者的踉跄与高手腾空的剪影,共同书写着新春飞扬的活力。穿荧光雪服的少年如低空掠过的燕子,在S形弯道上划出优美的曲线;扎着高马尾的女孩举着自拍杆欢笑着一路滑去,板刃切过厚厚的积雪,背后的斗篷与粉雪一齐纷飞,如同武侠小说般梦幻的一幕,有种御剑飞行的逍遥快意……
作为平凉最具特色的高山滑雪场,这里的初、中、高级赛道,以及雪圈道、戏雪园等,适合各个阶段的滑雪发烧友在雪上飞驰。中级道上,解锁了平行式转弯的滑雪爱好者张小敏正轻盈地滑降,“春节假期有大把的时间滑雪了,在这几天的练习中我逐渐学习到了更高级的玩法,心情特别好。”
海寨沟新落成的温泉泳池乐园里,使用天然温泉水作池水,吸引不少周边游泳爱好者前来。
这里不仅有户外游泳池、室内水疗池、儿童戏水池等游乐项目,还提供“大炕、树洞”休息区和餐饮服务等,让游客游得自在、玩得尽兴。
这个春节,泾川橙香瑶池温泉迎来游客高峰,停车场内挂着外地车牌的车辆满满当当。景区推出各种特色泡池,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不少游客全家出动,老人们在温泉中舒展身体,享受惬意时光,孩子们则在水上娱乐区,嬉笑玩耍,不亦乐乎。据工作人员介绍,今年春节期间,游客接待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预订量持续攀升。
“滑完雪,泡个温泉,再吃顿地道的平凉美食,感觉才尽兴。”从西安来的李军民带着一大家人,在海寨沟滑完雪泡完温泉,准备去城区餐馆吃庄浪暖锅。“我们在过年前就预订好了酒店、餐馆,要不哪会玩得这么从容。”他告诉记者此次他们出行有9人,因此早早做了规划和准备。
这个春节,平凉依托丰富的冰雪、温泉等资源,深化文旅融合发展,丰富产品供给,优化服务体验,大力发展冰雪经济、温泉康养等产业,推动“冷资源”变身“热经济”。
“火车+旅游”
感受多元场景里的新年俗
登上悠悠“慢火车”,踏上别样的旅程,这样的旅途你试过吗?
正月初二晚21时,Y664次"环西部火车游·崆峒号"主题旅游专列从兰州站鸣笛启程,150名游客在红火车厢里开启"新春遇见平凉"的美好旅程。这趟由平凉市文旅局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联合打造的春节主题专列,以沉浸式文旅体验串联起平凉千年文脉,奏响平凉新春文旅火热序曲。
此趟列车上的游客来自青海西宁及省内兰州、陇南、酒泉等地。火车上的功能车厢,功夫茶、全套的K歌设备,还有平凉文旅书刊阅览区、平凉文化主题报刊栏,让游客静享春节假日“慢时光”。舞蹈、唱歌、猜灯谜、剪纸体验等新春娱乐项目以及列车春晚等活动,让游客们感受到平凉的春节风俗文化和浓浓的年味。
碧空如洗,惠风和畅。大年初三,专列上的游客追随黄帝问道的脚步,拜谒崆峒山。层层古刹点缀于山峦之间,让游客一见倾心。来自青海西宁的游客李志远说:“我对崆峒山神往已久,这里有很多文化故事和传说,所谓闻名不如见面,在这里被崆峒山厚重的文化触动。”
非遗演出精彩纷呈、体验活动引人入胜,崆峒山景区举办了“乙巳登崆峒 蛇么都有了”主题活动,营造出温暖、喜庆、祥和的新春氛围,让年味浓起来、游客乐起来。抽取新年专属红包,为游客们开启新年好彩头;教授养生拳法,让游客体验崆峒武术的魅力;道长为游客送上“福”字,游客们纷纷珍藏,祈福交好运……景区举办的一系列新年主题活动以及互动趣味游戏,让活动现场欢歌笑语,此起彼伏,节日氛围浓厚。
“购买陕甘宁3省(区)6市11家其中一家景区门票即可游览其他景区,这趟跨省游超值!”西安游客李建明一家手持崆峒山景区门票,刚结束崆峒山游览便直奔陇南官鹅沟景区。平凉市推出“引客入平”奖补政策,旅行社可享受每人最多60元的“组团人数奖”,以及按人数叠加奖励的包机、专列、大巴、自驾车等10项奖励,真金白银的惠民政策为市场再添“一把火”。
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这个特别的春节,平凉文旅系统以“山水迎宾、诗礼待客”的诚意,推出五大主题旅游线路、多项惠民政策及151项503场(次)文化活动,让市民游客在冰雪与年俗相融的独特年味中,感受“诗与远方”的温情馈赠。
年的背后,是团圆、亲情、友情的交织。年的背后,是舒缓、休憩,积蓄新的力量。年的背后,是希望、梦想,是奋斗新征程的开始。日月春晖渐,光华万物新,此刻,让我们归零、更新、重启,满怀勇气再次出发……
来源:平凉日报
作者:平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柳娜
特别声明:
1.微游甘肃内容文章旨在宣传甘肃文化旅游,只用于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由于条件所限,在转载之前无法与所有权利人联系授权,可能出现部分原创图片或文字未署名,请联系添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