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走过才知道,在高一这一年有太多坑了,尤其是上个学期。

相信不少人都有下面这些问题:

初中轻轻松松前五名,高一月考直接掉到中游;每天熬夜到凌晨,作业还是写不完;看着同桌刷题速度像开了2倍速,自己连题目都读不懂。

其实情况都很正常,毕竟高中真正到了拼天赋的时候了;有些人天赋好,到高中就乘风破浪,步步领先。有些人天赋一般,则处处被动。

但天赋一般,并不意味着就要缴械投降!

天赋只是决定成绩的其中一个因素,此外还有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努力程度等等,这些在高中阶段也同样重要。

可以这么说,高一上学期踩过的坑,最终都会变成垫脚石。而能蹬多高,关键节点就在高一的下学期。

以我的经验来看,高一下学期是个分水岭。有的人利用寒假充满了电,开学直接冲到最前头;而有的人寒假只知道玩,开学后不知不觉被甩在身后。

高一下学期掉队的同学,到高二高三想追上来,得脱三层皮。所以在下学期还没开始之前,你得彻底明白下面五件事。

一、学习看的是效率,而不是比谁的学习时间更长。

著名篮球运动员科比有一句名言: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

引用这句名言,我想问一句,有人见过凌晨四点的校园吗?

答案是肯定的,高中有很多人每天像驴拉磨一样学到半夜,可结果月考一看,物理38分,数学50分……要多扎心有多扎心。

高中阶段去堆学习时间真的不太管用,学习根本就不是熬时间。

建议:与其花3小时无效刷题,不如用1小时吃透母题,刷烂错题。

二、母题怎么刷?错题怎么吃透?

课本上的例题、习题、中考真题等,这些都是母题,要刷就去刷这些题,每一道至少找三道同类题去刷。三道同类题都会做,证明掌握牢固。

或者把例题、习题、中考真题的数据改一改,换成666、999、888、520、1314等数据,一下就记得清清楚楚。

而错题整理,一定要搞清楚错因,很多人错的题来来去去都是同类题。务必要弄明白是审题问题,还是公式记错了,还是概念混淆,还是压根不懂出题人埋的雷?

然后用红笔写清楚正确思路,每个周末都把错题本拿出来晒一晒。

或者你可以把错题本编成有意思的表情包,比如把受力分析图画成拔河小人,记得超牢!把这些题编成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下就能吃得透透的。



三、别让手勤快掩盖了脑子懒。

我见过太多同学用身体的疲惫去感动自己,笔记抄得堪比印刷体,辅导书摞起来比人高,但成绩就是不动弹。

要记住,动脑比动笔更重要。

学渣花几个小时重复刷一些简单题,而学霸能花几个小时去思考一道难题,人家写题前可以对着天花板发呆半小时,其实是在脑袋里面构建解题地图!

都到了高中了,还怕难题,不肯动脑,逃避困难,结果只能是死路一条。

建议:

1、宁愿花几个小时去琢磨一道难题,也不要花一小时去刷一些已经刷烂了的题。

2、每学完一章后,假装给空气上课,讲不明白的地方立刻杀回课本,效果比刷十套卷子都好。

四、高中想出众,时间管理非常重要。

你可以这样来:

6:30-7:00,这段时间边吃早饭边听英语“洗脑”。

课间10分钟,专治各种小毛病,比如背3个单词,搞明白一道错题,问老师1个问题。

晚自习时间,用黄金三小时分配法;即前1小时攻克弱势科目,中间1小时整理笔记,后面1小时预习+制定明日作战计划。

22:30准时睡觉,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睡饱了记忆力真的会开挂!

五、要学会串联知识点,不要机械式的去背书。

思维导图是个好东西,一定要利用好。

就拿生物来说,都说生物考试越来越课本化,于是很多同学天天就知道去背课本,以为把课本背得滚瓜烂熟,结果考试一看到大题就懵了。

“线粒体和叶绿体为啥像分手的情侣?”

你怎么回答?

单记知识点而不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是白瞎!当你学会用思维导图把知识点串成故事线后,你再看到“葡萄糖”时,你就会觉得它在给你讲旅行日记;从消化道出发,到搭血红蛋白顺风车,再到进细胞开盲盒……

以上这五点,高一的同学在下学期一定要重视,不然被分化的人就是你。

最后,心态也是决胜的关键。高中三年就像玩俄罗斯方块一样,暂时没消除的焦虑,都会在未来以惊喜的形式出现。现在你埋头的每一分钟,都在为未来那个闪闪发光的你积蓄能量。

记住,没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