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背景


某健身房因经营不善,资金周转困难,拖欠多名员工工资。劳动仲裁裁决生效后,健身房仍未履行支付工资义务,员工们无奈向海州区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案件执行


一、初步沟通

执行立案后,法院依法向健身房送达执行通知书和报告财产令,但健身房未按要求报告财产。执行法官主动与健身房经理联系,了解到健身房目前虽正常经营,但面临资金紧张困境,希望法院能宽限一个月时间来筹措资金支付工资。

二、核实经营状况

为全面、准确地掌握健身房的实际经营情况,执行法官进一步与商场管理人核实。商场管理人向执行法官反馈,该健身房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表现正常,并未出现拖欠租金、水电费等可能影响商场正常运营秩序的异常情况。这表明健身房并非完全丧失了经营能力,仍具备一定的自我造血功能和资产基础,只是暂时陷入了资金困境。

三、执行措施选择

在充分收集并核实相关信息的基础上,合议庭组织成员进行深入研讨与综合评判。合议庭一致认为,虽然健身房目前确实存在经营上的困难,但从整体经营状况和偿债能力来看,并不具备破产的法定原因。基于这一判断,合议庭决定摒弃传统的简单查封、拍卖等强制执行措施,对健身房的健身器材采取“活封”措施。这一举措旨在平衡员工工资权益的保障与健身房正常经营的维系,避免对营商环境造成不必要的冲击。

四、实施“活封”措施

执行法官再次前往健身房现场,依法对经营场所内的跑步机实施了“活封”措施。在“活封”期间,明确要求健身房负责妥善保管被查封的跑步机,严禁对其进行任何形式的权利处分、损毁或恶意减损价值的行为,若因健身房在保管或使用过程中的过错导致被查封财产出现损失,将由健身房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同时,制作谈话笔录,对查封跑步机拍照、列出查封清单,由健身房经理签字确认,并限定健身房在一个月内清偿拖欠工资。

执行结果


采取“活封”措施后不到一个月,健身房经理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表示工资已准备好。最终,案件得到实际执结,多名员工的工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既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又未对健身房的正常经营造成过大冲击,充分彰显了优化营商环境与强制执行平衡理念在司法实践中的强大生命力与显著成效。

法官说法


一、什么是“活封”?

“活封”措施是法院在强制执行过程中采取的一种灵活查封方式。与传统的“死封”不同,“活封”允许被执行人在一定条件下继续使用被查封的财产,以保障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同时确保债权人的利益不受损害。

二、“活封”有什么好处?

“活封”既确保了执行工作的稳步推进,为员工工资权益的实现提供了坚实保障,又为健身房提供了宝贵的缓冲时间与生存空间,使其能够在维持正常经营秩序的前提下,积极筹措资金、调整经营策略,逐步化解债务危机。

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这种审慎而人性化的执行方式有利于维护市场的整体稳定与活力,不仅体现了司法的灵活性和人文关怀,更彰显了法院在维护法律权威与促进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智慧。

图源网络

编辑 | 王瑞普

供稿 | 海州区人民法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