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峰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提出,“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将老年教育纳入终身教育体系”。研究及实践表明,老年人的学习参与程度与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发展老年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老年教育服务的发展已具备一定基础,老年大学规模持续扩大,办学能力不断提高。与此同时,老年教育发展仍面临着资源不足、城乡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老年大学如何进一步向乡村延伸,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老年教育服务体系建设的重点。
我国乡村面积广,老年人数量多,老年教育服务的需求大;但也应看到,乡村老年教育的开展仍面临一些实际挑战。例如,乡村地域广,村民居住地相对分散,这对老年人参与教育活动带来行动上的不便。此外,部分基层老年大学的教学内容与老年人需求的匹配性有待提升,有的送教下乡项目不能满足乡村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导致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需要完善现有老年教育服务体系,使乡村老年教育的供给能力、供给质量能够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更多乡村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创新机制,鼓励多元力量举办老年教育,为乡村老年人提供就近、便捷的教育服务。在一些地区,老年教育举办面临经费不足的现实困难,而乡村老年人的支付能力整体相对较低,对此,可以加强政策支持,创造条件,鼓励从乡村走出去的人才返乡举办老年学校,开展公益性老年教育。在环境建设方面,可利用闲置乡村校舍等资源,作为开展老年教育的活动场所。
优化老年教育内容,更好满足乡村老年人的需要。乡村老年人的学习内容需要具有乡村本土特色,贴近他们的生活需要与生活语言。例如,有的老年大学深入挖掘当地传统民俗、非遗文化,有的老年学校注重讲授种植知识,有的传授医学保健知识、举办适合老年人身体特征的康养运动课程等。
鼓励城乡老年教育协同发展,推动银龄教师下乡支教。支持鼓励城市老年学校与乡村老年学校结对帮扶,助力乡村老年教育发展,实现老年教育资源的区域共享。针对乡村老年教育师资的不足,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推动退休教师、行业专家、能工巧匠等到乡村老年学校支教,提升乡村老年教育师资质量和教学服务水平。
此外,教育数字化手段能够创建灵活、丰富和交互式的学习环境,使一些受制于时间、费用、交通等障碍的老年人也能够获得学习机会,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目前,依托国家老年大学建设的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已汇聚大量课程资源。未来,可以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开展老年教育,弥补线下老年教育资源的不足。
(作者为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8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