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前行,仿佛每一秒都在追赶着下一个目标。
然而,当我们停下脚步,回望来时的路。
却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瞬间,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林清玄曾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心是这个世界上最贵的东西,一定要装最美好的霞光。
生活不仅仅是工作和无尽的琐事,更应该有诗、有远方、有那些让人心生欢喜的小确幸。
01
常持清净心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淮南子·主术训》里提到:"是故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杨绛先生的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变故,却始终保持着一颗淡泊名利、从容不迫的心。
在丈夫钱钟书和女儿钱瑗相继离世后,她依然坚强乐观的享受当下,用文字记录着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
她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这种清净之心,让她在逆境中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美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度过了两年多的隐居生活,这段经历成为了他创作《瓦尔登湖》一书的灵感来源。
梭罗在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在湖边的日常生活,包括种植、捕鱼、阅读、思考等。
用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
把心放平,就是一泓平静的水;把心放轻,就是一朵自在的云。
生活交织,把持一颗清净心,才能重新乘风破浪,剑指楼兰。
心静的力量,能够将生活的苦转化成甜,能够让你在黑暗中看到光。
02
常持欢喜心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唐·王维《终南别业》
弥勒菩萨有一首偈语云:“大肚能容,容纳世间多少事?笑口常开,笑尽人间古今愁!”
人生一程,多数人的生活总是一地鸡毛,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拼命逃离,而是在杂乱中生欢喜出来!
生活一如铜镜,你对它笑,它便是一张欢颜;你对它哭,它便甚为愁苦。
清代王士端所言:“自古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
著名大师王阳明,以前因得罪权贵被贬至贵州龙场,那里生活艰苦,环境恶劣。
刚开心他也是满心焦虑,后来目睹了一位被贬京官因忧虑而郁郁寡终。
他决定调整心态,发现现在的环境甚是沉静,更加有利于他修炼自己。
后来王阳明终在龙场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我们要相信,人生再难,也有柳暗花明的时候;生活再苦,也有苦尽甘来之时。
欢喜心,就是知道自己这样做有什么意义,所以做的时候内心非常欢喜。
好比农人春种,渔人织网。看着春暖花开,鱼跃浅塘,心存喜悦与希望。
以欢喜心做事,事事皆为我而生;以感恩心待人,人人皆为我而来。
人生于世,总会有一些烦忧。
但是,我们要随时调整好心态,以欢喜心面对生活中的小美好。
03
常持慈悲心
轻捻佛珠默诵经,慈悲成善度生灵。
虔心怜悯缘情在,省道无为启悟通。
——胡秉言《七绝·省悟》
追鹿的猎师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渔夫是看不见海的。
眼中只有鹿和鱼的人,不能见到真实的山水,有如眼中只有名利权位的人,永远见不到自我真实的性灵。
要见山,慈悲心要伟岸如山;要见海,慈悲心要广大若海。
因为慈悲,所以能包容一切,涵摄一切。
传说日本曹洞宗的开宗祖师道元禅师航海到中国来求禅,空手而来,空手而去,只得到一颗慈悲心。
这是令人动容的故事,许多人认为道元禅师到中国求慈悲心,并把慈悲心带回日本。其实不然,慈悲心是道元禅师本具的,甚至是人人本具的,只是,道元若不经过万里波涛,不到中国求禅,他本具的慈悲心就得不到开发。
所谓的慈悲心,是接纳宇宙万物,爱万事万物,爱生命、接纳生命的本来样子。
慈悲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慈悲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
去热爱生命,热爱生命的本来。去感受生命的寂静,去接受万物的本来。
当你与万物的本源合一,你会发现,世间万物都是造物主杰出的创造,你会体悟到万物之美。你在万物中也可以看到自己。
慈悲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源泉。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慈悲心除挂碍。
在忙碌中寻找宁静,在平凡中发现美好。
在未来的日子里,去迎接每一个日出和日落,去享受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因为生活不仅仅是为了生存和奋斗,更是为了体验和感悟。无论是喜悦还是悲伤。因为正是这些经历,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余生,愿清净如期而至,愿欢心时刻相随,愿你在岁月中尽享日辉。
*素材综合来源于网络,由诗词君整理。编辑:霄风。
更多详情请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