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内容已开通全网维权,严禁抄袭、复制或搬运,一经发现,必追责。
荆楚大地,湖北之域,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仿若一部厚重史书,承载着悠悠岁月的沧桑变迁。自上古颛顼高阳氏建都于楚地,文明肇始,饮食之雏形渐显。
彼时,楚人依山傍水,采撷自然馈赠,鱼稻之属,已入馔食。《诗经・小雅・采芑》有云:“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亩。”虽未直言荆楚饮食,然农事之兴,食源之基,已可窥一二,恰似那初绽微光,照亮饮食文化的漫漫长路。
及春秋战国,楚地昌盛,饮食文化亦蓬勃发展。楚人崇凤,以凤为尊,饮食器具、摆盘多有凤纹雕饰,尽显豪迈大气。
屈原《楚辞・招魂》中,“稻粢穱麦,挐黄粱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描绘出一场琳琅满目的楚地盛宴,五味调和,荤素兼具,既有稻米、麦子等主食的丰饶,又有精心烹制的牛腱等佳肴。
仿若一幅色彩斑斓的饮食浮世绘,展现出当时贵族饮食的精致考究,亦透射出楚文化兼容并包的胸怀。
岁月流转,至唐宋,湖北作为水陆要冲,四方辐辏,饮食愈发多元。武昌鱼声名渐起,孙权建都武昌,后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民谣传唱,初显武昌鱼之独特。
至宋代,苏轼被贬黄州,于困境中品味生活,创东坡肉,其法传于当地,以猪肉慢火炖煮,色泽红亮,入口软糯,融文人雅趣与庶民烟火,恰似一场文化的碰撞交融,让湖北饮食添一抹醇厚韵味。
明清以降,湖北菜系,即鄂菜,体系渐成。“蒸、煨、炸、烧、炒”技法俱全,擅用河鲜,荆沙鱼糕堪称一绝。取鲜鱼剁茸,佐以蛋清、淀粉,蒸制成糕,状若白玉,入口鲜嫩,口感丰腴,此菜既含水乡灵秀,又具巧手工匠之心。
兼之地域广袤,鄂东、鄂西、江汉平原风味各异,或质朴醇厚,或清爽鲜美,或火辣热络,汇聚一堂,共谱湖北饮食的雄浑交响,宛如长江汉水,滔滔不绝,润泽千秋,传承着这片土地的饮食精魂。
时至今日,湖北饮食仍扎根传统,不断创新。热干面以其芝麻酱的醇厚、面条的劲道,成为街头巷尾的晨曲绝响;小龙虾烹饪花样百出,燃爆夏夜味蕾狂欢。
往昔辉煌与当下活力交织,延续着荆楚饮食的传奇,令世人于舌尖之上,品味湖北的古韵今风,感知岁月沉淀与时代奋进的双重奏鸣。作为湖北人,连湖北十大“地理标志产品”都不知道,是不是很尴尬?
1:秭归脐橙。湖北省秭归县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栽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曾在家乡秭归写下《橘颂》名篇。1995年4月,秭归县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脐橙之乡”。2006年,国家批准对“秭归脐橙”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秭归脐橙形态美观,果实呈现出椭圆形或近圆形,单个果实的重量超过150克,果皮色泽鲜艳、橙黄至橙红色、皮薄光滑。其口感独特,果肉质地脆嫩,汁水丰富,甜中略带微酸,风味浓郁。
这种酸甜平衡和浓郁的香气使得秭归脐橙在众多脐橙品种中脱颖而出。此外,秭归脐橙还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如糖分、蛋白质和维生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
2:恩施玉露。产自湖北恩施,是一款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名茶。其历史可追溯至清代,当时被称为“玉绿”,后因晚清时期茶官杨润之对制作工艺进行改良,茶汤味道鲜爽犹如甘露,改名为“玉露”,并因其产自恩施而得名恩施玉露。1965年,恩施玉露入选中国十大名茶名录,随后在2007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为湖北省的标志性产品。
恩施玉露的形态独特,干茶外形条索紧圆光滑,匀齐挺直,状如松针,色泽苍翠绿润,展现出“茶绿”的特点。在冲泡后,其茶汤清澈明亮,呈现出“汤绿”的特质,而叶底嫩绿匀调,则体现了“叶底绿”的风貌。
口感上,恩施玉露滋味鲜爽甘醇,茶香持久,带有一种淡淡的草本植物的香味,这种香味与茶汤的口感完美融合,让人在品味的过程中感受到身心的宁静与放松。
与其他地方的绿茶相比,恩施玉露采用的是蒸青工艺,这种工艺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的原色原味,使得茶叶的口感更加清新自然,形成了其特有的“三绿”特征和鲜爽持久的口感。
3:房县黑木耳。湖北省十堰市房县的特产,拥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唐朝时期,房县黑木耳的人工栽培方法就已被提及,而在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县回京后,它更是被作为贡品呈献给皇室。
房县位于神农架和武当山之间,独特的自然环境为黑木耳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房县成为中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和“木耳之乡”。2009年,国家批准对“房县黑木耳”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房县黑木耳的形态独特,新鲜的黑木耳呈胶质状,半透明,深褐色,有弹性;干燥后则变为角质状,背面绒毛短而少,暗灰色,耳面黑褐色,平滑且有光感。其耳片完整,形似“飞燕”,肉质厚实,朵大质优。
在口感与口味上,房县黑木耳肉质细嫩,味鲜无油腻感,口感嫩滑爽口,被誉为“素中之荤”。它不仅在当地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烹饪中,如凉拌黑木耳、素炒黑木耳等,还远销至美国、西欧、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4:洪湖莲子。湖北荆州市洪湖市特产。自洪湖形成以来,这里就自然生长着大量野生莲藕,而洪湖莲子大多来源于这些野生莲藕。
尽管人工种植莲藕已有2000年历史,但洪湖的野生莲藕莲子一直是公认的特色农产品。2011年,国家批准对“洪湖莲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正式确立了其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地位。
洪湖莲子形态独特,颗大粒圆、皮薄肉厚,具有广泛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洪湖莲子清香甜润、微甘而鲜,入口后带有淡淡的莲子清香,令人回味无穷。
与其他地方的莲子相比,洪湖莲子更为饱满、肉质更厚实,且口感更为粉糯鲜甜,这得益于洪湖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工营造的养殖生态环境。
5:宜城板鸭。湖北宜城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间(1782年至1850年),当时宜城的郑集、璞河一带已经出产腊制板鸭。《宜城县志》中就有记载,清朝时期宜城出产的板鸭色泽光亮、香味扑鼻,受到各地客商的青睐。
这些客商将宜城板鸭运到汉口、郑州等地销售,使得其名声远扬。2006年,国家批准对“宜城板鸭”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宜城板鸭选料考究,以当年成鸭为原料,经过育肥、宰杀、去毛、精制、造型、晒干及寒霜侵蚀等二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
其形态方正、质于板状、宽阔体肥、皮白肉红,腹腔内壁干燥附有外霜,肌肉收缩切面紧密光润。
口感上,宜城板鸭具有质嫩致密、腊香浓郁、味觉回甜等特点,被概括为“干、板、酥、烂、香”五个字。与其他地方的板鸭相比,宜城板鸭在熏烤时采用特殊的烟熏技术,赋予鸭肉独特的香气,口感层次分明,令人回味无穷。
6:羊楼洞砖茶。湖北省赤壁市的特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其起源可追溯到唐朝,那时的羊楼洞已经因其“药用黑茶”而小有名气。
到了明朝中期,羊楼洞的制茶业已相当发达。从明清时期起的200多年间,羊楼洞砖茶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更远销欧洲多国。
清乾隆年间,晋商在羊楼洞开设茶庄,将青砖茶大批量销往欧洲市场,羊楼洞因此成为连接中国和世界的“万里茶道”上的重要枢纽。2011年6月,国家批准对“羊楼洞砖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羊楼洞砖茶主要有青砖茶和米砖茶两种。青砖茶色泽青褐,表面光滑,紧结平整,内质香气纯正,汤色橙红,叶底暗褐。随着时间的推移,青砖茶会愈发陈香浓郁,具有杏仁香气,口感醇厚有回味,余韵持久。
而米砖茶则乌黑油润,香气纯正,滋味浓醇,汤色深红,叶底红匀,外形美观,棱角分明。在制作工艺上,羊楼洞砖茶选用海拔600至1200米的高山茶树鲜叶为原料,经过高温蒸压而成,保留了茶叶中的营养成分。
7:百里洲砂梨。湖北枝江百里洲镇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历史可追溯至楚汉年间,当时楚人已有吃梨的习惯,而百里洲砂梨的栽培虽无确切史料证明其落户时间,但早在清代光绪年间的《湖北通志》中已有记载。
上世纪八十年代,百里洲砂梨开始崭露头角,凭借其个大、肉脆、汁多、味甜的特性,被湖北省农业厅命名为“湖北十大名果”。2014年,国家批准对“百里洲砂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百里洲砂梨的形态独特,果实黄澄澄的,像个小皮球,果皮上还有一些淡淡的棕色小斑点,看起来非常可爱。每只单果重300克以上,有的品种甚至可达1斤左右。
其口感脆甜爽滑,味道甜美,水分充足,咬一口汁水四溢,仿佛能听到那“咔哒”一声,给人以极大的满足感。
8:襄阳大头菜。又称孔明菜、诸葛菜,是湖北襄阳的特产,拥有悠久的历史。据《中国风物志》记载,这道菜为三国时期诸葛亮隐居襄阳隆中时所创,因此得名。
大头菜实际上是芥菜的一种变种,与榨菜、雪里蕻等同属芥菜家族,但它是根用芥菜。
襄阳大头菜的腌制工艺独特,需要经过三腌、五卤、六晒的传统过程,这一技艺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襄阳大头菜”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一步确认了其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地位。
襄阳大头菜的形态为锥型,肉质坚实,呈白色,有强烈的芥辣味。腌制后的大头菜呈黄褐色,甘咸适中,香而微酸,脆嫩可口。其独特的口感和酱香浓郁的风味,使得襄阳大头菜不仅成为襄阳地区的代表性美食,还屡获省、部及全国名优产品称号
9:云梦鱼面。它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公元1835年),最初是作为贡品进入宫廷的,并被封赠为“御面”。这一传统名吃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承载着地方文化和一代代人的乡愁记忆。2010年,国家批准对“云梦鱼面”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进一步提升了其知名度和品牌价值。
云梦鱼面形态独特,白如银、细如丝,故又有“银丝鱼面”之称。它是以鲜鱼(青鱼、鲤鱼、草鱼为佳)为主要原料,除去内脏、鱼鳞、头尾、骨皮后绞成肉浆,再与上等面粉、包谷豆粉、海盐、纯碱、清水等搅拌均匀,经过压皮、蒸熟、摊晾、折叠切丝、晒干等工序精制而成。
鱼面形状类似普通面条,但更为精细,每张面皮约150至200克,厚度达到1厘米。其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并具有温补益气的作用,被誉为“长寿面”。
云梦鱼面在口感与口味上与其他地方的鱼面有所不同。相比麻城鱼面外表相对坚硬、成卷状的特点,云梦鱼面大椭圆卷形,颜色偏白,口感更为轻薄半透明,入口即化。炒食、煮食、炸食皆可,味道鲜美可口,没有鱼腥味,反而带有独特的鱼香和麦香。
10:邓村绿茶。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的特产,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邓村绿茶产于湖北省夷陵区邓村乡,是建国后邓村乡生产的绿茶的统称,并收入《中国茶经》等名茶典籍。夷陵区邓村乡素有“中国有机茶第一乡”之称,位于长江三峡西陵峡北岸,距三峡大坝仅23千米。2006年,国家批准对“邓村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邓村绿茶属针形芽茶,品质优异。其茶叶形美壮实,色润绿亮,茸毛尚多,芽叶肥大壮实,黄绿色,1芽3叶长6.6至7.3厘米,百芽重57克左右。
冲泡后,茶汤形秀丽、汤明亮,滋味浓鲜爽,栗香持久,并带有绿豆味和板栗香,叶底嫩绿明亮匀齐。据农业部茶叶质量检测中心测定,邓村绿茶中氨基酸含量达到5.76%,茶多酚、氨基酸比例恰当。
好了,今天就这样,我是风烟食录。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我们要坚守信念与梦想,勇往直前,不怕困难与挫折。努力追求理想和目标,为自己书写精彩人生故事。经过风雨洗礼,才能欣赏到彩虹的美丽。陌生人,加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