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何家丽嫁给张建国没几年后,二姐何家文也喜提一个好老公陈卫国。
不同于何家丽与张建国的恋情全靠父母主动,何家文与陈卫国那个年代已经进入了自由恋爱时期,何家文看不上父母找来的一大堆相亲对象,偏偏就在篮球比赛场上一眼相中了皮肤黑黑、健康有活力的陈卫国。
陈卫国对何家文更是一见钟情,没交往两次,就回去跟家里人表明了态度,非何家文不娶,催着妈妈去何家说亲。
陈老太太在家里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她先是问了儿女们的意见,然后跟小儿子卫国确定了他的想法,第二天就直接登了何家的门。
这雷厉风行的做派让剧里剧外人都大呼爽感十足。陈老太太一见刘美心,闲话不多,直奔主题,她说自己是给儿子来说亲的,接着拿出陈卫国的照片给刘美心看,说两个孩子之前见过面,也算是有了一些感情基础。
紧接着,陈老太不等刘美心发问,就主动交代了自己家的情况,她说:“我大儿子在党校是教师,我的两个女儿也有正式工作,我呢虽然没有工作,孩子们孝顺,月月给钱……卫国在粮食局系统,大小是干部身份。”
言简意赅地把家庭情况介绍得仔仔细细,着重突出一个家底殷实,嫁过去真的不亏。刘美心听着心里美啊,笑得见牙不见眼,而且有了陈卫国之前背她回家并帮忙治伤的良好印象,两家的婚事也就只差何家文点头这一步了。
陈老太太不但做事爽利,而且颇懂人情,初次见面就带了一对水头极好的玉镯送给刘美心,以显示陈家求亲的诚意。刘美心苦了一辈子,着实没见过什么好东西,被陈老太太的阔绰给惊到了,对陈卫国也越发满意了。
有了陈老太太的上门,何家文与陈卫国算是报备完成,可以光明正大处对象了。
何家文初次去陈卫国家,陈家上下都热情洋溢,陈老太太更是满脸含笑,把未来的小儿媳妇宠得像个珍宝一样,让何家文感到了回家的温暖。
在何家搬到新房以后,陈卫国来到未来岳父操持了一顿家宴,得到何家人的称赞。当天晚上,陈卫国离开的时候,特意提醒何家文想让彼此关系更进一步,家文默认了,然后第二天一早陈老太太带着女儿一起,上门给儿子陈卫国提亲,出手就是1000块钱的彩礼,将刘美心和何常胜两口子吓了一大跳,寻思着彩礼给这么多,嫁妆该怎么回呢。
可以说,从陈卫国相中何家文到两个人热闹办完婚礼,陈老太太在其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作为男方家长,陈老太太说一不二,办事利索,在充分尊重孩子们的前提下,一直果断地冲在最前面,将儿子心心念念的姑娘给娶回了家。
搁在别人家里,父母能否完全信任孩子的选择都是个大问题,更不用说来回衡量、前后对比,最终是否挑的儿媳还是开始的那一个了。陈老太太不包办婚事,在尊重陈卫国和何家文的基础上,用最快的速度促成了两人的结合,这份胆识与气魄,就值得很多父母去学习。
在何家文的婚事上,何家虽然也中意陈卫国,但是碍于是女方,而且何常胜还抱有多考验女婿的想法,两个谈了一段时间还没有定下具体的婚期。
最后陈卫国前脚刚显出焦急来,后脚陈老太太就带着彩礼上门了,全程将礼数尽到,哄得刘美心开开心心,立刻就点头应下了这事儿。
剧中还有一个细节,在准备给小儿子陈卫国办婚礼时,陈老太太召开家庭会议,问她的大儿子和两个女儿分别随多少礼。
大儿子说三百,陈老太马上堵了回去说不行,得五百。大女儿看着大哥随五百,自己也要随五百,陈老太太却说两个女儿三百就行。
这样区别对待,并非是老太太双标,而是她根据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做出的最优判断。大儿子工作好待遇高,又没有孩子抚养,家境优渥,而且身为长子理应多出;两个女儿拖家带口,也比不上大儿子的工作光鲜,适当减少分子钱也在情理之中。
陈老太太就像一杆秤,随时平衡着陈家上下的关系,这也是陈家氛围特别好的原因。
何家文嫁给陈卫国,到目前为止,简直太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