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完年厕所不能放这4样东西,放了容易损害健康
这几天采访时发现,不少市民都在筹备过完年大扫除。我走访了好几个小区,发现有个问题特别普遍 - 卫生间里堆放了太多不该放的东西。
作为跑了20多年民生新闻的老记者,我深知卫生间环境直接关系到全家人的健康。这不,我特地采访了环境卫生、室内空气质量等领域的几位专家,给大家梳理出最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不该放的第一件东西:垃圾桶
我去了市疾控中心找张卫东教授聊这个话题。他说:“卫生间放垃圾桶看似方便,实际上埋下了不少健康隐患。”
张教授拿出一组数据给我看:在25度以上的环境里,垃圾桶内的细菌每2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卫生间本来就潮湿,再放个垃圾桶,简直就是给细菌创造了个完美的“培养皿”。
去年我在做一期关于家庭卫生的调查报道时就发现,很多家庭的卫生间异味问题,都和垃圾桶有关。用过的卫生纸放在里面发酵,产生的气味让人很不舒服。
那问题来了,不放垃圾桶怎么办?
我特意走访了城里几个老小区。碰到个刘大爷,他家的解决方案挺好:买那种特制的可溶解纸,用完直接丢马桶。他说:“用了两年了,马桶从来没堵过。”
至于特殊时期的处理,可以在马桶边上挂个小袋子,随用随扔。我观察到,现在不少年轻人家里都这么做。
不该放的第二类东西:旧扫帚和马桶刷
市疾控中心的李主任给我看了个实验:他们对使用一个月的马桶刷做了细菌培养,结果着实吓人。这些清洁工具表面,竟然附着着多种有害菌群。
“清洁工具反而成了污染源,这是很多家庭没想到的。”李主任说。
我又走访了几个老旧小区,发现不少人家的卫生间角落都堆着用了好几年的扫帚。住在丽景花园的王阿姨告诉我:“以前就图省钱,现在知道了,这是在给自己找罪受。”
市环境卫生监测站的数据显示:使用超过3个月的马桶刷,细菌含量比新刷子高出近百倍。建议大家:
- 马桶刷最好一个月换一次
- 扫帚用旧了就别舍不得扔
- 买新工具时选择容易晾干的材质
不该放的第三类东西:毛巾和浴巾
这个问题我专门请教了市第三医院的皮肤科主任医师王教授。他说这几年接诊的皮肤过敏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和使用不当储存的毛巾有关。
“很多人不知道,马桶每次冲水都会产生大量带菌水雾。”王教授解释说,“这些水雾会附着在周围的毛巾上。用这种毛巾擦脸,皮肤病就找上门了。”
我在朝阳小区采访时,遇到个退休护士张阿姨。她家的做法很科学:在阳台上装了个伸缩晾衣架,专门用来晾晒毛巾浴巾。她说:“太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
不该放的第四类东西:枯萎的绿植
前阵子我在做室内空气质量专题时,特意请教了市环保局的专家。他们的建议是:卫生间最好不要放绿植,尤其是已经枯萎的。
原因有这么几个:
- 枯萎的植物会腐烂,产生有害物质
- 增加空间湿度,加剧霉菌滋生
- 植物腐烂会吸引蚊虫
住在锦绣华庭的李女士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她说:“原本是想放盆绿植改善空气,结果反倒招来了一堆蚊子,后来全撤了,改用除湿机和排气扇。”
说到这儿,我想起去年采访的一个特别案例。东区有个张先生家,孩子总是咳嗽、过敏,看了好多医生都没找到原因。后来经专家提醒,把卫生间里那些不该放的东西都清理了,症状竟然慢慢好转了。
不少专家建议,要从根本上改善卫生间环境,可以:
- 装个24小时换气扇
- 定期开窗通风
- 使用除湿产品
- 定期进行深度清洁
眼看着就要过完年了,建议大家趁着大扫除,好好整理一下卫生间。该换的换掉,该扔的扔了,这也算是给全家人送个健康礼物了。
这些年跑新闻,我发现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重视居家环境对健康的影响。特别是经历了这几年的疫情,大家对家居卫生的要求明显提高了。
最后提醒大家,过完年大扫除不是简单打扫,更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健康的家居环境。家人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