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上的一段话,就像一股清流,直击无数家长的心灵——“最好的教育是赋能,不在小事上消耗孩子,不在大事上放纵孩子,琐事不争、小事不责、大事一起扛!”这句话,简单却深刻,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家庭教育的迷雾之路。
一、琐事不争,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
每天早晨,家里是不是都会上演这样一幕:孩子磨蹭着不肯起床,你急着上班,一边催促一边帮忙整理衣物,心里还忍不住嘀咕:“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其实,这只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缩影,类似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吃饭慢、玩具乱丢、作业拖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往往成了亲子关系紧张的导火索。
但仔细想想,这些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还是说,我们成年人用自己的节奏和标准去衡量孩子,忽略了他们成长的节奏?
最好的做法是,学会放手,对琐事不争。比如,允许孩子偶尔赖床几分钟,让他们自己决定先玩还是先学习,只要不影响基本的生活规律和学业任务。这样的宽松,不是放纵,而是给予孩子信任和空间,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负责。
二、小事不责,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这是成长的一部分。面对孩子的小错误,比如打翻了水杯、弄脏了衣服,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立即责备,还是温柔询问原因?
记住,小事上的责备,看似是在纠正行为,实则可能在无形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确的做法是,小事不责,先给予理解和安慰,再引导孩子思考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破了碗,你可以抱抱他说:“没事,宝贝,妈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下次拿碗的时候小心一点哦。”这样的处理方式,既让孩子感受到了爱,也教会了他们面对错误的正确态度。
三、大事一起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对孩子来说算是“大事”的挑战,比如学习成绩下滑、朋友间的冲突、甚至是对未来的迷茫和恐惧。
在这些关键时刻,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只是旁观者或者指挥官,而应该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与他们并肩作战。大事一起扛,意味着我们要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方案。
比如,当孩子因为成绩不佳而沮丧时,你可以和他一起分析原因,制定改进计划,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你怎么这么笨!”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家人都会站在他们身边,共同面对。这样的经历,能够极大地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让他们学会在逆境中成长。
四、赋能教育,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的主宰
说到底,最好的教育,是赋能教育。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能力的培养、性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引导。赋能,意味着我们要相信孩子有能力做出正确的选择,有能力面对生活的挑战,有能力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作为父母,我们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控制者,是支持者而非替代者。通过琐事不争、小事不责、大事一起扛,我们实际上是在为孩子构建一个充满爱、尊重与信任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环境中,逐渐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激励,最终成为拥有独立人格、自信心态和强大内心力量的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