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中国最赚钱的高铁-京沪高铁,也出现了业绩下滑?
2024年上半年,京沪高铁刚迎来了它的高光时刻,营业额达200亿元,归母净利润突破60亿元。
算下来,平均每天赚3000+万、每小时100+万,这堪比印钞机的赚钱速度,是其它高铁望尘莫及的存在。
然而,到了2024年第三季度,京沪高铁营收和利润却双双下降,给已经连续增长六个季度的业绩突然划上了休止符。
京沪高铁业绩下降,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
建成于2011年的京沪高铁,创造了当时的两项记录。
一是1318公里的长度,为当时世界第一。二是投资2200多亿,号称国内最贵的铁路。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也为它带来了高回报。
京沪高铁连接北京和上海、长三角和京津冀这几个国内最发达的经济体,完全就是赢在了起跑线。
经济的发展和流动,也带来了巨大的商务运输需求。
有数据显示,高铁沿线省市的区域面积,超过了全国30%的GDP,人均可支配收入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38%。
作为中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几个地区, 经济的发展和流动,也带来了巨大的商务运输需求。
加上旅游业的加持,使得平时往返的白领和游客络绎不绝,让京沪高铁全年都几乎没有空档期。
工作日,往来两地通勤的白领们,随身携带笔记本电脑工作是标配,连网上线即时工作是常态。
网上曾有个段子,说一位大学生买了一等座,正当他摆好小零食,打开iPad、戴上耳机,准备好好享受一程浪漫时光时,猛然发现自己置身于办公场景。
周围噼里啪啦的键盘声,伴着各种语言的开会声此起彼伏。
大学生不禁涌起了一股羞愧感,最终战战兢兢关掉了动漫,打开了网课。
也难怪网友调侃,京沪高铁是“班味”最重的一条高铁。
完美实现 “上午犯的错,下午就会被领导骂”的无缝衔接。
在全国高铁里程中,京沪高铁占比3.7%,仅占全国铁路总里程中0.9%,但旅客量却占全年铁路总客流的6%,除了地理优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速度快。
复兴号智能动车组,是全世界运行最快的高铁。
从2017年9月起,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上线运营的时速达到350公里。
每天早上7:00从上海发车的G2列车,全程只要4小时36分。而G28晚上19:00发车,夜间23:18抵达,更是缩短至4小时18分跑完全程。
另一方面,部分原本选择航空出行的用户,也因为相对更高的性价比,而转投京沪高铁的怀抱。
从运输时间上来说,飞机2小时+ 40分钟的登机时间+20分钟左右安检,相差只有1个小时,但飞机“容易误机”、“上网不方便”等劣势, 也无形中弥补了时间上的差距。
加上高铁站的选址一般比飞机场更接近市中心,对于白领来说更方便。
600+的高铁票价和飞机1000+的票价,如果不是赶时间,很明显前者性价比更高。
号称中国高铁超级“巨无霸”、跑动的“金山”,京沪高铁以超高的赚钱能力,成为中国高铁的盈利之王。
而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它的在职员工居然不到100人,最高也只有73人,人均净利润约1.6亿。
原因是,京沪高铁一开始就使用了外采的运营模式,将列车运输和维修和电力运行等项目进行外包。
比如:委托中国铁路北京局、上海局等进行“运输管理服务”、“动车组使用服务”,委托中铁电气化集团进行维修管理。这一模式在京沪高铁成本中占26%,极大地降低了人力、维修和能源成本,提高了效益。
京沪高铁的收入来源,主要是两块。
一块是担当路段的售票收入,一块是非担当路段的过路费。作为国内举足轻重的运输通道,过路费收入占总收入的六成。
京沪高铁的运营模式,和现在的电商平台颇有相似之处。
如果将京沪高铁比作京东商城,北京铁路局就好比在平台上售卖产品的卖家,要向京沪高铁平台缴纳“线路使用费”、“电网使用费”等费用。
其次,京沪高铁也自己“担当”一些车次,相当于京东自营。
所不同的是,因为本身没有运营能力,京沪高铁要把担当的车次交给北京、上海、济南铁路局运营。
简单来说,京沪高铁担当模式是To C,卖服务给乘客,京沪高铁是铁路局的甲方,甲方向乙方支付的“委托运输服务费”、“商务旅客服务费”为外包成本。
京沪高铁非担当模式是To B,卖服务给铁路局,铁路局是京沪高铁的甲方,甲方需向乙方支付“线路使用服务”、“售票服务”、“车站上水服务”等费用。
精妙的业务模式,是京沪高铁人效高的原因。
而2024年第三季业绩下滑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认为,主要是来自航空公司的竞争。
因为国际航线恢复缓慢,航空公司不得已将重心转向了国内市场,因此打出了低价营销的策略。
比如,2024年10月底至11月,国内航线机票价格同比下跌12%,北京飞上海的含税经济舱部分票价跌破500元。
如此一来, 600元均价的高铁票优势尽失,使得原本因为价格转向的航空用户再次倒戈。
其次,随着北京上海等地经济增速放缓,对于商务出差和旅游业影响不小。
截至2024年12月,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已达4.7万公里,占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但其中大部分高铁都处于亏损状态。
2023年,界面新闻公布了29个城市,扣除政府补贴外,几乎全部都在亏损。去年12月,网络甚至曾传出中铁某局裁员的消息。
为什么高铁会这么大面积出现亏损呢?
我国虽然人口基数和国土面积大,但是人口的分布并不均衡。
整体而言,东部及沿海地区人口稠密,中西部地区的相对稀少。
因此,目前盈利的京沪、京津、沪杭、沪宁、宁杭、广深港6条高铁的共同点,都是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人员流动频繁的地区。
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商务运输和人员往来流动少,亏损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想致富,先修路。
曾有研究数据显示,每投资1亿高铁,就能增加1.8亿GDP。
比如:某个地方一旦有建设高铁的规划,立马就能带动当地的土地和地产升值。
因此,即使连年亏损,但因为高铁在改善交通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作用大,以及国家长远发展的综合考量,国家依然会视情况兴建高铁。
比如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沿江高铁,东起上海,途经江苏、安徽、湖北等地,止于成都。
这条总投资5600亿,全长2100公里的长江经济带,预计将于2030年建成通车的长江经济带。辐射11个省市区,直接受益人数达7000万。
预计沿江高铁通车之后,成都到上海只需要6个小时。
集中资源,投入到回报率最高的项目,对于经济提升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一列贯通东西,天堑变通途。
如今,高铁已经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它不仅缩短了空间的距离,让远方不再遥远。更连接了现实与未来,让人在想象中满怀敬畏与期待。
参考资料:
金角财经:中国最赚钱的高铁,慢下来了
真叫卢俊:所有高铁里,为什么京沪线最赚钱
象视汽车:中国最赚钱高铁诞生,员工只有73人,每年净赚上百亿
腾讯新闻 :人均净利润1.6亿!这家公司总资产2922亿,在职员工仅73名
作者:胡南
编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