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

《哪吒》登顶,王长田的娱乐王国梦想成型了。

2月6日,《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总票房超越《长津湖》票房,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总榜榜首。截至2月7日19:30,《哪吒之魔童闹海》累计票房突破65.53亿元。

算上《哪吒之魔童降世》(《哪吒1》)50.35亿元的票房,《哪吒》系列电影总票房已超过115.88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系列电影票房冠军。

据《哪吒》系列电影出品方光线传媒公告,截至2月4日,该公司来源于《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营业收入区间约为9.50亿元至10.10亿元。

同时,光线传媒股价狂奔。

2月7日,光线传媒报收13.96元/股,涨幅3.41%,总市值409.53亿元。2月5日,该公司实现20cm涨停,2月6日再涨18%。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光线传媒如今股价,离2015年的高点18.95元/股依旧有着距离。那时正值文娱产业爆发,热钱大量涌入。

对光线董事长王长田来说,这是他最好的新年礼物,这一路并不容易。

1988年,王长田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1990年进入《中华工商时报》成为一名记者。

1998年,王长田创立光线传媒前身“北京光线电视策划研究中心”,初始资金只有10万元。

光线传媒历经行业起伏,走过了被动的电视渠道时代,扛过文娱寒冬。

现在,王长田旗下公司还包括,猫眼娱乐。在他手下,已经形成了从线上渠道、电影及衍生业务、影视剧业务、艺人经纪业务在内的庞大文娱王国。

而《哪吒》登顶,只是其中一小步。



客观上,《哪吒2》的推出并不容易。

据该片制片人、可可豆动画CEO刘文章对外透露,随着《哪吒1》获得成功,本以为用几年时间就能做出第二部,没想到随着标准变高,挑战变多,最后花了五年多。

据多家媒体报道,光剧本创作,导演饺子就用了2年多,后期制作又3年。其间经历过很多挣扎、纠结、崩溃、绝望。

最终,《哪吒2》仅特效镜头就超过《哪吒1》全片镜头量——《哪吒1》全片镜头超过1800个,《哪吒2》全片镜头超过2400个,特效镜头超过1900个,角色数量也是第一部的三倍。

“五年时间,光是为《哪吒2》工作过的全国动画人员就超过了4000人,可以说,国内大部分的优秀动画人才,都为这部影片奉献过。”《哪吒2》总制片人王竞对外表示。

回到投资方光线传媒来说,这几年殊为不易,现金流压力太大了。

2019年,《哪吒1》上映并大获成功,同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641.5亿元高点。所有人都以为这是辉煌的开始,但疫情来了,电影业急转直下。

2020年,国内电影票房市场陡降至203.1亿元,2021年为470.4亿元,2022年为299.5亿元,2023年为549.5亿元,2024年为425亿元。

对于电影公司来说,这意味着营收大降,成本不减。特别是高昂的动画制片成本。

且光线传媒的其他动画作品,市场反响明显与《哪吒》有着距离。2020年上映的《姜子牙》票房16.03亿元,2023 年上映的《深海》《茶啊二中》票房分别为9.20亿元、3.84 亿元。

由此,是否坚持做《哪吒》,以怎样的投资额做《哪吒》考验着王长田的耐心。

需要了解的是,光线与《哪吒》主创大概率存在过争论。譬如,光线传媒多次对外强调《哪吒2》将于2024年上映,甚至将时间精确到了该年暑期档。

可结果是,上映时间明显推迟。要知道,《哪吒2》早一天上映,对光线来说,意味着摆脱现金流重压。

幸好,王长田选择相信饺子,并给了《哪吒》相当大创作空间。

此刻,光线传媒的选择是继续深耕电影业。

2024年4月,王长田在机构交流中表示,光线传媒定位是成为高端内容制作商,尤其是电影作品。

“电影方面,我们分为真人和动画两部分,希望在这两个领域都能取得数一数二的地位,两翼齐飞,用电影业务带动其他业务的发展。总体来讲,公司仍然是以电影业务的票房收入和版权收入为主,其他业务是电影业务的补充。”他称。

光线传媒自2013年布局动画业务,于2015年成立专注此板块的彩条屋公司。彩条屋投资了20多家动画公司,包括十月文化、彼岸天、全擎娱乐、可可豆动画、玄机科技、颜开文化、凝羽动画、中传合道、易动传媒、青空绘彩、幻想师动画、红鲤文化等,涵盖了三维动画、二维动画、漫画、游戏、版权等领域。其中,可可豆动画正是饺子与光线的合资公司,穿透之后这家公司大股东为饺子(杨宇),他持股占比为56%,彩条屋持股30%。

2022年,光线传媒又成立光线动画并组建内部动画团队,以加大对自有原创作品的投入力度,提升内容制作全流程生产效率。

据光线传媒于2024年10月披露,动画电影《小倩》处于择机待映阶段;除已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外,《三国的星空》《去你的岛》《大鱼海棠 2》《相思》《朔风》《非人哉》《涿鹿》《西游记之大圣闹天宫》《姜子牙2》《茶啊二中2》《昨日青空2》等动画电影项目创作正在各自环节中稳步推进。

事实上,相对真人电影,动画电影在IP可控性、变现效率上确实具有相对优势,但问题就在于投入过大。

“所有公司都想成为迪士尼,但也都害怕冒险,目前看王长田找到一条路。他在谨慎地推进。”有光线前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位高管之所以离开光线,是认为那时光线渠道优势相对有限,互联网公司有更多可能。

还要看到,王长田确实相对稳扎稳打。

以真人电影领域为例,光线传媒专注于青春爱情类电影。这类小体量影片在创作生产过程中更易实现工业化和规模化,风险相对较低,且在保障投资回报率方面展现出明显优势。

比如,光线传媒于2018年推出的《超时空同居》上映后拿下9.03亿元票房,2021年推出的低成本爱情片《你的婚礼》累计拿下8.22亿元票房。

这都缓解了光线传媒在动画投资上的现金流压力。

回头来看,王长田一直在审慎扩张自己的版图。

拿下猫眼是其中隐晦又关键的一笔。2012年2月,美团开始布局在线电影票务业务并推出APP“美团电影”(猫眼娱乐最初雏形),2013年更名为“猫眼电影”并首次推出在线选座功能。

2016年4月,美团CEO王兴基于“将猫眼打造成娱乐媒体平台,重点发展电影上游业务”的战略愿景拆分猫眼。

2016年5月,猫眼引入光线作为战略投资人(拿到猫眼电影57.4%股权),开始进军电影制作、宣发领域。2017年8月,光线控股再次收购猫眼19.73%股权,成为控股股东。

2017年,猫眼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成为腾讯社交网络平台独家娱乐票务渠道。猫眼还获得了腾讯的10亿元投资。

截至2024年6月30日,猫眼控股股东为王长田,其通过Vibrant Wide Limited 和香港影业总计控制猫眼娱乐40.7%的股权。此外,腾讯、美团、方源资本分别持有猫眼股权13.57%、7.14%、4.42%。

截至目前,王长田对于猫眼的影响似乎相对隐性。作为猫眼董事长,他只是非执行董事,公司运营更多靠CEO郑志昊。

猫眼能否为光线项目提供助力呢?或许有存在概率。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就对外表示,平台有平台的优势,包括打分、想看指数等。“所以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对于我们传统的影视公司,传统发行和今天的平台发行相比起步就跟不上了。”他称。

博纳影业出品的《蛟龙行动》在今年春节档票房仅为2.74亿元,截至2月7日晚仍未突破4亿元。鉴于于冬提到投拍该片“把一个公司的现金流焊在这了”,这意味着,《蛟龙行动》大概率巨亏。

可要看到,王长田明显在避嫌。比如,《哪吒2》完全没有猫眼的投资,除饺子持股的公司外,该片其他出品方均为光线传媒旗下公司。

“现在绝大部分影片的投资比例会超过 50%,这也是下一步在电影方面的主要投资策略。”他在机构交流中说。

这也符合业内对于王长田的观察。“书生意气”“不爱混圈”,多位影视公司高管如此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形容这位光线掌舵人。

当下,王长田还在加大对电影市场投入。

譬如,在2024年上海电影节上,他表示对《三体》电影的投资在原则上没有上限。另在动画领域,中国神话宇宙继续推进中。

对于未来,王长田依旧是谨慎的。

他在北京电影节上表示,其他艺术形式、娱乐形式在分流电影观众。“电影观众越来越老化,甚至我们也在担心某一天会不会观众不进影院了。事实上这个苗头已经出现了,所以这个给电影公司非常大的生存压力。”王长田称。

但这丝毫不妨碍他打造娱乐王国的决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