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陕西渭南澄城,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起,五彩的灯带缠绕在树木之间,把小城的夜色装扮得格外喜庆。空气中弥漫着炸果子、蒸碗碗的香气,红彤彤、香喷喷的年味,温暖着每一个澄城儿女的心。

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民俗年集、非遗展演、旅游演艺、冰雪旅游齐聚澄城,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为市民游客开启了别具一格的新春体验,让大家在“花式”过年中感受“非遗春节”的独特魅力。




既好看,又好玩,感受非遗场景新年俗

正月初始,澄城便以“春到万家——黄河岸边过大年”“巳巳如意 澄韵华章”等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市民游客奉上了一场场充满年味的“文化盛宴”。



新年音乐会奏响了新春的乐章;“悦读辞旧岁 书香庆元旦”优秀读书分享会,让读者们在浓浓书香中找到了过年的仪式感;“秦腔戏迷大家乐”戏曲进社区活动,将优秀传统文化带到市民游客身边,让戏迷朋友过足了戏瘾;迎新纳福春联义写现场,翰墨飘香,人头攒动,本地知名书法家挥毫泼墨,将新春的祝福和美好的憧憬送到千家万户。



在“匠心传承 欢乐过年”活动中,澄城面花、尧头窑陶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一亮相,一场别具特色的非遗展示体验活动正火热开展。精美的面花造型栩栩如生,色彩鲜艳;古朴的尧头窑陶瓷让游客零距离感受千年窑火的传承与魅力。这些非遗产品不仅精美绝伦,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成了澄城的最佳纪念品。活动现场还设立了非遗体验区,游客们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认真制作,一块块面团变成了活灵活现的花馍,一团团丝线变成了惊艳动人的年画……现场多彩的非遗体验,让游客们大开眼界。“这一趟非遗之旅太难忘了,我收藏了好几件大师的非遗作品。”游客贾彦妮开心地说。

大年初二,澄城红云花馍专业合作社的手工艺人们正在加紧制作一批蕴含蛇年吉祥寓意的花馍,她们将喜鹊、石榴、牡丹花等蕴含着美好寓意的元素融入花馍之中,代表着澄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庆贺新春的活动得到了主流媒体的关注,大年初五,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文化中国行栏目播报澄城面花,将我县春节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通过镜头传播到千家万户。



春节期间,全县共组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494场次,参与群众49102人次,其中线下服务群众41226人次,线上服务群众7876人次。

产品新,服务优,拉满特色旅游新体验

大年初一,城隍庙神楼节日祈福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祈愿。古老的城隍庙神楼庄严肃穆,景区前的锣鼓表演热闹非凡,人们怀着虔诚的心情,上香祈福,求取美满如意、年“富”一年的好彩头,为蛇年春节增添了一份浓厚的幸福与期待。



澄城县博物馆变身“新春会客厅”“博物馆里过大年”活动受到市民游客热捧。来自山西的孙小琪表示,在澄城博物馆里过大年,能够赏千年文物、品历史文化,让“年味”值得回味,让年味更有文化味。这个春节,澄城县博物馆单日观众人次创历史新高。

而黄河·尧头窑·黑瓷文化季——尧头窑2025年春节主题活动更是热闹非凡。尧头窑景区内张灯结彩,年味十足,游人如织。在热闹喜庆的锣鼓声中,秧歌、旱船、舞狮、八仙板等民俗表演轮番上演,传统与现代交织,极具地域性、表演性和观赏性。窑神广场上,尧头陶瓷的代表性传承人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诵祭文,行祭礼,将古老的民俗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在尧头窑游玩的游客感慨地说:“来到尧头窑,仿佛穿越回了过去,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气息,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据估算,仅大年初一,尧头窑景区游客接待量已达3.9万人次。



同时,澄城还新增一处冰雪世界滑雪场。“不是尔滨去不起,澄城更有性价比!”春节假期,以冰雪运动为代表的“冷资源”持续升温,尧头窑滑雪场内,拖拉机拉雪圈、雪地摩托、雪地八爪鱼等游乐项目吸引大量市民游客体验冰雪运动,成为拉动春节文旅消费新引擎,为澄城文旅经济注入强劲动能。



据统计,春节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21.131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0.84%;旅游综合收入17679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0.25%。

这个春节,澄城正以多元玩法促进消费场景升级,以优质供给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小城独特的文旅魅力。

来源:文化艺术网-文化艺术报(全媒体记者 高盼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