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得是多么惨烈的战争,才能让整整18 名烈士的遗体,仅能装满半个麻袋?

如此悲壮的故事背后,还有哪些令人动容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老山烈士火化场又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前来送别的烈士战友们都禁不住当场泪崩?



后来被列入“失踪”的那36位烈士的遗体,是否都顺利回到了家人的身边?

此刻,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来揭开这段被苦痛封存许久的悲壮历史,去重新走一走革命先烈们曾走过的路!



老山的惨烈战况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后,越南并没有就此收敛,更没有自此罢休,反而是不断继续挑衅我国边境。

就这样,1984年4月28日,我国军委当机立断,决定对老山展开收复。

此后,我方经过一个月的猛烈炮击,终于以绝对的优势,成功攻下了老山的主峰。



然而,在此期间越军也并没有坐以待毙,反而是多次组织兵力,企图以连续反攻的姿态再次收复“失地”。

于是很快,双方兵力就紧紧围绕老山,在周围阵地继续展开了激烈的搏杀。



以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老山战役不仅是中越边境战争的延续,更是中越两国在边境上最为惨烈的一战。

因此如果之前有人说,“在任何一场战争中,都没有绝对的输家和赢家”,那么在老山战场上,真实情况就更是如此。



因为在此战中,不仅仅是越军损失惨重,我军也曾为此付出了极端沉重的代价。

根据战后分析报告就能够看出,当时我军在此次战役中,主要采用的是“轮战练兵”策略。

因此,我国当时在此战中具体投入了多少兵力,还真一时难以估计。



不过,在事后通过对各方资料的精心收集我们能够得知,我国当时投入老山地区的作战部队,数量绝对不少于7个军区以上,加起来的总人数更是达到了15万之多。

然而在持续了整整10年的老山战役彻底结束后,我军也仅有12万人荣耀回归。



剩下的近3万名烈士,全部都牺牲在了老山的前线阵地,未能再平安返回祖国。

如此损失,当真是令人悲痛!



战友收复失地之后,将证件放在他胸前,方便后勤搬运人员辨认和记录。

尤其是在当年的211高地争夺战中,因为它位于老山战区的主战场,距离中越边境仅1.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且周围地势陡峭,南北相对较平,山上还有好几处石洞可以容身、躲避,很快便成为了越军反扑的重点。

于是在此处,中越双方兵力随即展开了持续数轮的激烈争夺,并死伤无数。



根据当时幸存的烈士后来回忆,在这里作战时,只要等到火炮声一停,然后再定睛细看,目之所及之处无不是残肢断臂,惨烈程度绝对超乎常人的想象。

也正因如此,在看到老山各大战场的惨烈状况后,我军当即决定组建一支特殊的队伍,主要用来负责收殓那些牺牲烈士的遗骸。



一支特殊的战场部队

就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将这些烈士的遗骸全部原样运回祖国,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路途中因为当时的条件和资源都有限,也很难对他们的遗体进行妥帖地保存。

如果就地将他们掩埋在战场,又无法给其家中的亲人们以交代。



于是思来想去,上级最终决定在战场上临时搭建一个烈士遗体火化场,将这些烈士的遗骸先行火化后再运送回国。

而这样做更重要的一点是,当时牺牲在战场上的烈士们,遗体大多残缺不全,看起来很是悲壮。



如果就这样原样送回祖国,送回到他们亲人的身边,对这些烈士亲属们在心理上,也是一种沉痛的打击。

所以于情于理,上级这样安排也更为妥帖。



就这样,在上级的明确指示下,原南京军区第1军第1师政治部干事韩亚清,带领着自己手下的战士们,光荣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很快,在他的有序组织下,一个专门用来火化我军牺牲烈士的战场火化场,就在老山战区附近的西畴县新街顺利落成。



在这里,烈士们终于可以尘归尘、土归土,体面地结束自己悲壮的一生。

而自此之后,也有无数感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在这里轮番发生,几乎将韩亚清一生的眼泪都要流干了。



战友不愿闭合的双眼

因为周边的战事日渐激烈,所以就在老山火化场建成的当天,在下午四点半左右,火化场就接收到第一位牺牲烈士的遗骸。

根据前来送别的战士们介绍,这名烈士原是第1师炮兵团二营四连的战士,名叫杨献龙。



在此次战役中,他因不幸被敌军火炮爆炸而四处散裂的碎片所伤,随后重伤倒地。因为伤口集中在头部,所以他很快就因失血过多而失去了气息。

后来,因为他头上的血液变冷凝固,不仅伤口上被覆盖着一层厚厚的血痂,就连双眼都无法正常闭合。

就这样,他一直睁着眼被战友们抬到了火化场,真就是“死不瞑目”。



为了能让烈士安息,韩亚清和其手下的战士们,在接到杨献龙的遗体之后,马不停蹄就开始为其做清理工作,只为能让烈士体面地上路。

而周围前来送别杨献龙的、他生前的战友们,看着之前熟悉的他如今孤身一人,冷清地躺在工作台上,泪水更是禁不住夺眶而出。

这是我军医务兵在清洗战友的遗体。

见状,军医李天国和卫生员畅新乐,也立即开始对杨献龙遗体的头部进行整容,只为让他的战友们在告别时再看到他,心中的痛苦能减轻几分。

至于韩亚清,则在一旁耐心地帮助李天国清理和缝合伤口,尽可能给他打好下手,将烈士的遗容整理到大家看着都能欣慰起来的样子。



不过因为太过痛心,众人一边帮助烈士清理伤口,一边手还在微微颤抖。至于眼眶中,早已不知在何时就擎满了泪水。

最后,他们陆续给烈士洗过了脸、刮干净了胡子、重新遮盖了伤口,然后换上一身干净的制式军服后,才将遗体转移到专门用于拍照的区域。



随后,一名姓邱的干事,满怀悲痛地举起相机,为烈士从正面、侧面、头部等不同方位拍摄了照片,好方便之后记档留存,也能在将来给烈士家属一个交代。

拍照结束后,部队为杨献龙烈士举行了简单却庄重的告别仪式,让其战友们能有机会再送他最后一程。



把烈士的脸抬起来拍个照,是出于存档、辨认等目的。

而当战友们看到此时杨献龙的神态就宛如睡着了一般,悲痛的内心也终于得到了些许的安慰。

就这样,在烈火中,杨献龙烈士的英魂随着烟雾升入了天际。

而很快,越来越多的烈士们也如杨献龙一样,在这里走完了自己人生的最后一程。



18名烈士遗体却只装了半麻袋

但在残酷的战场上,并不是所有的烈士都能像杨献龙烈士这样,好歹还保留了大部分的躯体。

据韩亚清后来讲述:随着前线战事愈演愈烈,老山火化场接收到的烈士遗骸,肢体也就更加残缺,情形也是越发惨烈。



最悲壮时候,整整18名烈士,遗体却只装了半个麻袋,周围的战士看后无不哭成了泪人。

尤其是在火化时韩亚清才再次发现,在这18人的遗骸中,竟只有五块还算完整的骨头,其余的都是裹着泥巴的模糊碎肉,就连谁是谁都分不清。



如此情形,韩亚清心中的痛早已是溢于言表,不知该如何形容。

更让他痛心的是,不久后上级又派他前去调查,部队中那些作战后无遗体的烈士的情况。

听闻这个消息,韩亚清沉默良久。尤其是在他拿到那份36人之多的失踪名单后,内心更是悲痛到无以复加。



在此之前他作为一名军人,也深知战争的残酷。可如今战争却残酷到,连烈士们的遗骸都能不知所踪,还是让他禁不住握紧了拳头。

对他来说,也只有此刻从手中传来的微微痛感,让他尚能觉得自己还活在人间,而非地底的炼狱。



后来随着韩亚清的持续奔走,终于成功从其他战士的口中,陆续将这36名烈士遗骸的最终位置给确定了下来。

不过由于当时的战斗太过激烈,不少烈士的遗体在其牺牲后又被数次炸飞,早已不知所踪。

韩亚清能做的,也只有去他们最后牺牲的地方,为他们尽可能立一座衣冠冢。



至于之后该如何向他们的亲人交代,此时的韩亚清还丝毫没有头绪。

后来还是在组织的安排下,为这些丢失遗骸的战士们集体举行了追悼会,韩亚清那颗悬着的心才终于重新安放了下来。

不过对于这些牺牲烈士的缅怀,自此也长久地围绕在他的心中,再难抹除。



而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不仅是韩亚清,但凡是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的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们。

毕竟,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畏付出,不怕牺牲,何来我们今天的幸福、和平生活?

让我们向这些烈士们致敬!



参考资料:

1.“4.28”|照亮烈士回家的路——齐鲁壹点2020-04-28 09:10



2.不该忘却丛林中那座英雄的山——老山之战30年祭 2014年05月04日15:30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