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功勋》中的原型人物(黄晓明饰),“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先生,于2月6日去世了。
讲述一个伟大的功勋人物,却要从一部剧集开始介绍,这就是现实的残酷。
很多做了惊天动地大事者,往往鲜为世人所知,甚至可能不得已长期隐姓埋名。
黄旭华先生所作出的贡献,我可能未必能够完全领悟,但是发生在他身上的,为了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的故事,则让人在敬佩之余,难免会去深思。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以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为原型的男主角,因保密工作需要,突然从女友生活中消失。姑娘苦苦找寻了他三年,再次在公交车上相遇时,男主却因辐射身患绝症,不敢与女友相认。
这还仅仅只是三年,无论是剧中,还是观众的观感,都已经是天翻地覆沧海桑田。
那么整整30年,这中间会有怎样的时代巨变,又会是怎样的沧桑和荒远?孩子的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父母都老得可能认不出了.......
一个怀着深深思念的人,得用什么样的信念在坚持,再坚持!
据媒体报道,当年从上海交大毕业后,黄旭华来到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的潜艇科。1958年8月的一天,33岁的他突然接到去北京出差的通知。
没有任何预兆,他到了北京即被留下,参与到核潜艇研制的任务中,从此与父母家人一别30年。
1958年到1988年,再回来的时候,父亲与二哥已经不在。
还好,他的母亲仍然坚韧地等着他。母亲已经95岁高龄,而黄旭华自己,也已经两鬓斑白。
黄旭华回忆了当年回家的情景:那是他到深圳大亚湾核电站出差,车子把他送到了海丰老家,结果母亲不在家。问了才知道,二哥去世后,母亲已经去了肇庆的弟弟家,于是他又连忙赶到肇庆。
30年里,虽然黄旭华与家人保持着通信、也经常寄钱,但是对于自己在做什么,始终是三缄其口。期间弟妹也难免有怨言,认为他大学毕业了,忘本了,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要了。
是啊,那能不抱怨吗?连父亲和哥哥去世,他都不回家看一眼,别说消失30年,就是三年五年,都难免让人生疑。
虽然黄旭华的母亲一直在说,“你们的三哥不是这样子的人”,但是时间长了,也难免会有不理解。
直到 1987 年,黄旭华给母亲寄了一本《文汇月刊》,其中有一篇讲述“我国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隐姓埋名的30 年”的报告文学,标题叫做《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文中虽然没有提到黄旭华本人,却提到了“他的妻子李世英”(黄旭华同事),母亲这才恍然大悟。
开明的老人立刻召集了一家老小,郑重地告诉大家,这个“不孝子”其实是在为国家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三哥的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
30年后与母亲重逢,“母亲与我逛了七星岩,她也没问我这几十年在干什么,只拉着我的手聊小时候的往事。”
黄旭华先生苦熬30年,最终总算见到了母亲,可是还有没有其他的,终身与家人分离,不被知道的名字呢?到底是什么支撑着他们,让他们在晦暗的深空中孤星般摸索。
麦家的《人生海海》中,有位无名的“上校”,他在另外一种隐秘战线上,为国家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他的后半生,始终都处于被误解,被构陷,被污辱,被残害之中。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却也来源于现实。书中的上校虽然受尽折磨,却始终屈辱忍韧、不怨不恨,直到被逼疯。他曾为之忍受了炼狱般痛苦的人们,正是后来逼他害他的人。
世间的英雄,总是充满着悲情。
回到黄旭华先生,当别人问他,你为什么能够这么坚持?他回答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个一直在我心里面。”
上面这句话,每个字我们都认识,但是你能真正听得懂吗?
是的,时间过去半个多世纪,老一辈的语言,我们早就听不懂了。他们的寂寞和孤独,他们的执着和坚守,他们的信念和信仰......隔着厚厚的时间之壁,已经与我们产生了距离。
时光带走了他们的金色年华,也带走了附着在他们身上的,我们很难真正感受到的宝贵精神体验,以及那种纯粹的崇高感和牺牲精神。
他们始终都如神明一般,高悬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