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上午,民政部召开2025年开年工作动员部署会,盘点工作、部署任务。

这是春节长假后,民政部召开的第一次高规格会议。对于确保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对全年工作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全年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次会议,有几处提到与公益慈善行业和社会组织的发展相关的内容,其中不乏新提法,值得我们格外关注。

1.优化社会组织登记布局,引导支持社会组织更好发挥积极作用。

这说明当前社会组织存在区域分布不均、类型结构失衡等问题,而部分领域社会组织过剩。这需要社会组织关注政策导向,选择重点支持领域进行布局,同时提升专业化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2.持续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净化社会组织发展生态。

非法社会组织扰乱社会秩序,损害公益慈善行业公信力,必须持续打击,为合法社会组织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公众信任基础。这也提醒社会组织,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确保合法合规,同时积极参与行业自律组织,共同维护行业声誉。

3.规范引导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国家已经明确,慈善事业在第三分配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仍存在透明度不足、公信力受损等问题。“规范引导”旨在推动公益慈善组织透明化、专业化和多元化发展,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4.加快推进出台慈善事业领域重要文件,认真研究制定促进社会救助、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文件。

一方面说明,新修改的慈善法实施后,亟需配套细则和政策补位。另一方面说明,社会组织虽然已超90余万家,但存在结构失衡、专业能力薄弱、资源依赖性强等问题,需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来破解瓶颈。可以想到的是,这些文件的出台,将是中国公益慈善行业从规模扩张到质量提升的进一步转向。

5.推进修订基金会管理等法律法规。

单独提出这条内容,说明政府对基金会的监管和引导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以适应时代发展新要求。也提示各基金会,需要持续在合规化、专业化和透明化三个维度发力,不可马虎。

6.坚决防范社会组织、慈善事业等领域的政治风险。

在小编印象中,这应该是一个新提法,必须要足够重视。查询相关论述可知,政治风险主要指影响政治安全的各类因素,例如政党的衰败,国家的分裂、动荡或社会的溃烂等,它事关一个政党的事业成败,也深刻影响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兴衰存亡。可见斯事甚大!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相对于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意识形态风险,政治风险具有后发性、隐蔽性和致命性的特质。后发性主要指它不是一下子就能引发,往往是由于其他矛盾不断累加、累积,最后演化成政治风险。隐蔽性是指政治风险在最开始的阶段,一般不容易察觉,或者以其他表现形式呈现。致命性主要指政治风险的危害性比较大,它往往涉及政治秩序与安定,进而可能影响国家稳定。”

联想到此前某基金会丑闻事件所引发的整个社会的信任危机,不能不为这一提法的深远意义和实践价值点赞。各社会组织一定要引以为戒,认真地做好党建。毕竟,防范政治风险是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来源:善达网

编辑:杜雪

校稿:王迩敏


陕西社会组织

电话:029-8520262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