髹漆、古法雕刻
从再造春秋战国的越王勾践剑
到明朝的鬼工球
再到还原二次元游戏的种种道具
B站90后UP主张楚阳(貓木匠)
像一个“木系魔法师”
将一根根木头
变成令人击节叹赏的精巧工艺
尤其是他耗时一年
手工打造2500年前越王勾践剑
已获得390万播放量
网友纷纷表示
百万播放量
他用技法书写着木匠文化
更展现着年轻一代木匠人的精神
但他的入行经历
还“挺传奇的”
离开互联网行业,半路出家做木匠
前二十多年,张楚阳的人生和木匠这一职业其实毫无联系。他是辽宁沈阳人,2009年进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专业学习。2013年,顺着时代风潮,进入IT业。彼时互联网行业正站在风口,他带的项目顺风顺水,发展不错。
转折在2014年年底发生,公司老板来和他例行聊明年的规划,问他“想再试试哪些岗位”,张楚阳沉思了一阵,回答说:“我想做一个木匠。”
老板第一反应是“你别开玩笑”,张楚阳却是认真的。小时候,他爱玩鲁班锁、孔明锁,长大后,他喜欢工艺制品,曾经特意淘了一盏用老榆木做的木灯放在办公桌。这盏灯就如一个隐秘的愿望,每次瞧见,他都有种 “近乎于恋物癖瞧见了完美东西”的快乐感,只是这盏台灯的开关是塑料做的,他望着很难受。“要是我是木匠该多好,就能改掉了。”这个想法在他脑海里生了根,逐渐演化成心愿,脱口而出的那一刻,决心已定。
老板给他放了带薪假,叫他休息几个月再回来。然而,这成了张楚阳木匠生涯的开始。“我收拾好行李,走遍大江南北,去拜访那些木匠师傅了。”他笑说。
翻山越岭找师傅,拜师学艺来磨刀
那几个月,张楚阳背包坐火车,搭公交,靠网上查来的零星资料,独自从沈阳走到河北,从河南走到甘肃。他是个相当挑剔的弟子,不合胃口的手艺风格,他不要,用机器操作的师傅,他也不要。
在福建安溪县凤城镇,他找到了一位木雕师傅,手艺好,风格也对。但对方不愿意见他,更别说收他为徒。张楚阳很执着,他在当地等了七天,大概是从没见过这么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师傅答应和他相见,一见便相谈甚欢,拜师也就成了。
张楚阳与师父
张楚阳的师傅已经很久没收徒了。“做这行在古代很累,现在也一样,不是靠热爱,大多数都坚持不下来。”张楚阳解释。
过往很多徒弟坚持不了离开。因为木匠入门,光磨刀这件事就能拦住很多人:磨刀是有讲究的,要磨到一定程度才拿去敲木头。一个小板凳,几个磨刀石,一盆水,在工厂里能一待就是一天。到了深夜,人沾水一天的手像泡了几小时的澡堂,变得很皱,磨刀石上铁屑乱飞,手指跟着搓了一层,与坐办公室的环境不可相比。
张楚阳工作照
但这并未让张楚阳打退堂鼓,反而使他对自己生气,产生了一种执念。怎么这都磨不好?那就反复磨,直到磨出为止。
“现在我听声音就能知道一把刀有没有磨对。”他形容,那是一种悦耳的声音。磨刀这一课过了,其他的也就轻松了,锯子、刀刃、凿子,原理都与磨刀相似,靠“熟能生巧”四个字。就拿刨子来说,他表示:“我做的刨花又长又直,薄如蝉翼,能透过去看报纸。”
再造千年勾践剑,一年苦工克难关
“最开始视频是随便做着玩的。想给我家猫做点玩具,后来赶上北京冬奥会,全民做冰墩墩。朋友叫我也试一试,结果大家都很喜欢。”传视频到B站,最初只是为了好玩。此后,张楚阳又试着做了不少,都获得不错的反响。逐渐,做真家伙的念头上了心。
冰墩墩
一次,央视的《国家宝藏》讲解越王勾践剑,这把家喻户晓的名剑,至今仍有许多未解之谜,它的千年不朽、11个同心圆、菱形暗格等,无不引人瞩目。这些引起了张楚阳的兴趣:“在学徒时,许多技艺我只听师傅讲,却早已失传。我作为一个木匠,很想用古代技巧,将这些老祖宗的好东西流传下去。”
张楚阳与勾践剑
造一把千年的剑,听上去像异想天开。“越王勾践剑有什么难点?它全身都是难点。”张楚阳笑说。光是筹备,他就花了一年的工夫,通过造其他制品,为技术做铺垫。
张楚阳还原过明朝流行的“鬼工球”,做了个手工车床,通过这次试验,他发现做越王勾践剑是可行的;又做蝴蝶发钗,专门镶嵌勾践剑需要镶嵌的绿松石。一个一个攻克难点,有把握以后,他才开始了正式制作。
鬼工球
“剑鞘我用了非常传统的古法髹漆工艺,这种工艺十分耗时,因为要做二十层,打底半年起。”张楚阳以木剑还原勾践剑,而花心思最多的,是在剑鞘上。他希望剑鞘能达到“如镜面似玉”的惊人质感,如古人所说的“漆黑”般震撼。为此,他特意选用大漆这种“娇贵”的材料作为材料,它要求温度和湿度都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张楚阳专门替其打造了桐木箱用来储存剑鞘:“有些环节没法返工,哪怕有一个褶皱,或者说湿度、温度不对,剑鞘就会报废。”
制作的勾践剑细节
一旦进入工房,戴上围裙,就会流连忘返,忘了吃饭喝水。最长的一次,他在工房待了四十多小时。“有时是某个环节特别难,怎么都做不好,有时是成功了非常兴奋,觉得别的根本不重要了。”
今人传承照古人,匠艺匠心记传统
张楚阳已在B站发布了20余支视频,都颇有关注度,既有围绕传统文化的作品,亦有不少和游戏或二次元相关的内容。
“传承最重要的是年轻人能喜欢,不然的话就青黄不接。所以我也想尽可能做一些符合年轻人口味的东西。”他直言道。
做这些相对轻快、轻松的活儿时,和面对复原作品的谨慎不同,张楚阳会适当运用一些现代技术和材料:“做《原神》里角色纳西妲的神灯,我用了磁悬浮,并进行了电路焊接。”
纳西妲的神灯视频截图
他充分发挥自己的理工科知识,给作品增加了一番特色。这些尝试也获得了好评,有人夸他厉害,还有人跃跃欲试,大家对木工的喜爱,正是张楚阳做视频的期盼之一。
“等我五六十岁,变成了一个老木匠,我想在我粉丝或者喜欢我手艺的人里挑一些好苗子,教两个好徒弟,这样才是完整的传承。”虽然张楚阳才三十而立不久,却已展望好几十年后的事。
这种展望,源于他对技艺传承的挂记。许多技艺一代代传承下来,也有许多技艺因种种原因遗失在历史长河里,他感到十分遗憾,张楚阳回忆道:“比如在唐朝盛极一时的金银平脱工艺,在安史之乱后走向衰落,如今在国内失传,却在其他国家有传承。”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尽管相隔千年,我所在的工房,我推的每一下刨子,每一个工艺,甚至是工具,都是和古人一样的,甚至是古人直接留给我的。”
张楚阳希望,借着自己的手,将古代匠人积累了千年的、独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好传统传承下去,让好东西不断、不丢。
新的一年,“骑”开得胜
团团为大家
安排上了开工福利
美团骑行周卡解锁7天畅骑
新春通勤不肉疼
让福利带你开启
元气满满新一年
青春上海
独家福利来啦
截至今晚23:00
我们将为
评论区留言点赞前10名的用户
送出美团共享单车
骑行周卡兑换码一张
千万别错过哟~
作者:青年报·青春上海见习记者 林千惠
责任编辑:宝丁
校审:林桂人
终审: 神小丢
点亮点赞、在看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