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黄旭华同志治丧工作委员会发布讣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


黄旭华

来源 | 中国船舶

今日,我们从《誓言无声铸重器:黄旭华传》中摘录部分内容,以此沉痛悼念黄旭华院士。这些内容生动地展现了他的崇高品德和人生信念:

《誓言无声铸重器:黄旭华传》片段

1987年第6期的《文汇月刊》刊载了作家祖慰先生的一篇报告文学,标题是《赫赫而无名的人生》。文中所出现的“我国第二任核潜艇总设计师”这个头衔无疑是赫赫的,但是这个赫赫的人在文中没有姓名,只是一个“他”。

1987年距离1958年已经整30年了,“他”的事迹虽然经过严格的审查脱密可以少量地见诸报端媒体,但是姓名依然不能公布,照片及影像资料也不得公开。

祖慰先生形容黄旭华的“赫赫而无名”,既指黄旭华隐姓埋名,又指黄旭华虽然功勋卓著,但其事迹、贡献、声誉不能为公众、甚至不为亲朋好友所知。

黄旭华的“无名”人生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地下党生涯,是黄旭华“无名”人生的开始,为了国家的新生,为了唤起同辈年轻人的觉醒,他在血雨腥风中为党的事业秘密地奔波着。

黄旭华的第二段“无名”人生是他供职在船舶工业管理局的一段经历,当时因为工作的需要,他从事苏联舰船的转让仿制工作。据黄旭华、李世英回忆,当时的保密工作就非常严格,要签订保密承诺,十个指头都要按手印,保证不得向任何人,包括自己的配偶、父母、兄弟和子女透露自己工作的任何情况。

第三段“无名”的人生自然就是黄旭华参加“09”工程之后了,这段经历长达30余年。由于核潜艇研制是“天字第一号”工程,保密程度甚至严于“两弹一星”,干这个近乎“与世隔绝”。

干“09”这30年间,黄旭华和父母兄弟几乎没有通信联系,除了时不时给家里寄点钱,没有亲人知道他在干啥,他甚至因此被亲人所埋怨,也为他人所误解。黄旭华的三个女儿,没有哪一个知道父亲是在研制核潜艇,大女儿也仅仅是在考进719所工作之后才知道爸爸所从事的工作。

其实,黄旭华不仅乐享“无名”的生活,其人生也是几无所求。不求 “声誉”、不求“名利”、不求“照顾”。

在20世纪70、80年代,出国算得上是美差,不仅可以顺道在国外观光,而且还可以按政策买一些国内稀缺的免税商品。上级好多次指派黄旭华出国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学术考察,不同时期的他作为副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所长、党委书记的职位参加这样的会议及考察,了解国外学术动态和前沿,均无可厚非,这也是上级安排他出国的初衷。可是,当他仔细研究学术会议及技术考察的专业及专题后,都一一婉拒了,然后指派专业对口的其他专家去了。

技术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志,当然也与各种名誉及待遇挂钩。可是,身为副总工程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的黄旭华,每一次在评技术职称时都不申报“高级工程师”,把机会和指标让给下级。直到1988年,上级觉得他的职称实在太不妥当了,采取非常措施,给没有申报的黄旭华直接评了“高级工程师”。

黄旭华不单是自己不求名利,对自己的妻子、孩子、亲戚也不谋求丝毫的照顾,有时甚至做得近乎无情,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对待自己的夫人和孩子身上。

大女儿在葫芦岛落下哮喘的病根,身体又弱,高中毕业在家待业。李世英坦言,因为大女儿的情况特殊,他还是希望黄旭华按照正常的程序向组织汇报,像别的同事解决子女就业方式解决大女儿的工作问题。当李世英向黄旭华提出这个要求时,黄旭华立刻毫无商量地回答:“不行!”。最终,黄燕妮还是通过自己上电大学习,毕业后以社会青年的身份,硬过硬地招考进入719所工作的。

退居二线后,以他的行政级别和院士级贡献,他可以享受高标准的住房、医疗、差旅、疗养及办公待遇,可他依旧退让,不搞特殊化。只要可以将就,尽量不给组织添麻烦,从不向单位提出任何过分要求。

许多人,包括媒体都问过他这样一个问题:他和他的家人受了那么多的苦,做出了那么大的贡献,坐享组织和国家给他们的合法待遇顺理成章、无可厚非,就这样拒绝了,不后悔么!黄旭华爽朗一笑,真诚地坦言自己无怨无悔,即使再来一次,依然会这么选择。

黄旭华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话:

入党转正思想汇报时,我对支部书记说:“列宁曾经说过,如果党需要他一次把血流光,那他就毫无遗留;如果需要他一滴一滴地流,他也会做到。我要以列宁这番话要求自己,无论需要我怎样流(血),我都会直到把血流光为止。”所有的名利我都可以不要,家里的问题我也忍受下了,为的是毛主席那句“(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那是天大的事情,其他事情都可以忍受,都可以放弃,我是这样的思想。

黄旭华的话是对他淡泊名利、无怨无悔的行为所给予的最恰当的注脚,再有任何的诠释都是多余的了。


黄旭华

来源 |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

送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国之脊梁黄旭华院士

来源:中国船舶、《誓言无声铸重器:黄旭华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