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5年,48岁的朱高炽病入膏肓,虚弱地躺在龙床上。他望了望旁边的郭贵妃,心中不由地忧虑起来,对张皇后说:“朕无德无能,选五个后妃陪葬就好。”
在一旁的郭贵妃心中一惊,心情五味杂陈,但她想不到陪葬的人选中竟出现了自己的名字。
按照明朝陪葬的制度,生了儿子的妃子是不会被选中陪葬,郭贵妃已经为朱高炽生了3个儿子,为何还会被选中陪葬?
郭贵妃能想到的原因就是张皇后从中作梗。
太子朱瞻基是她的儿子,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宠爱,张皇后也为朱高炽生了三子一女,可是自从郭贵妃进宫后,就被朱高炽独宠,接连生了三个儿子。
郭贵妃的位份一升再升,还是开国元勋郭英的孙女,母家势力不小,因此张皇后一直很忌惮她。
两人的恩怨也早有传闻,甚至连朱高炽突然驾崩的原因都有人猜测是因为她们争风吃醋。
祝枝山写的《野记》中就这样写道,因为郭贵妃的得宠让张皇后一直不喜欢她,郭贵妃也经常恃宠而骄,与张皇后作对。
在张皇后生日时,郭贵妃特意设了鸿门宴邀请张皇后到自己寝宫喝酒,而她悄悄在酒里下毒,等着张皇后饮酒身亡。
可早就知道她们不对付的朱高炽也去了,并且为了和稀泥将郭贵妃递给张皇后的毒酒抢过来,一口喝完。
郭贵妃被朱高炽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傻了,反应过来后大惊失色,果然朱高炽不一会就毒发身亡。
郭贵妃是自责不已,在朱高炽驾崩后自愿选择陪葬。
这个说法是祝枝山写的野史,人们只当故事来看,但郭贵妃和张皇后不合,似乎是大家默认的事实。
因此郭贵妃的名字出现在陪葬名单中,成为有儿子还陪葬的后妃特例,矛头也就指向了张皇后,但真相如何,后人早已无从考证,毕竟说法太多。
最被大众所信服的朱高炽突然驾崩原因还是他太过肥胖,身体早就有各种隐藏疾病,被李时勉一气就怒火攻心,平时也沉迷于女色,身体本来就不好,一时没扛过去就驾崩了。
而郭贵妃陪葬的原因则是与朱高炽感情好,因此她自愿选择殉葬,或许也是通过陪葬为三个儿子换取平安。
郭贵妃生的三个儿子分别是生朱瞻垲、朱瞻垍,朱瞻埏,在朱高炽登基后就分别封为滕王、梁王和卫王,朱瞻垲仅仅在位一年,在朱高炽驾崩后不久也去世,才16岁。
朱瞻垍在朱瞻基继位后,得到很多偏爱,封地在富饶的湖广安陆州,其他藩王的供给只有5万贯,朱瞻垍却有10万贯。
而且朱瞻垍性格软弱,在自己的府邸被小小的奉承孔勤随意辱骂,甚至毒打也不敢还手,哭哭啼啼地逆来顺受。
这事被朱瞻基知道后,立马将孔勤革职查办,又换了一个奉承,结果看朱瞻垍如此软弱,照样欺负他。
朱瞻基对于这个软弱的弟弟,是操碎了心,他自己立不起来,那就给他找个好妻子。
正好南城兵马指挥使的女儿魏氏对朱瞻垍倾心已久,朱瞻基就下旨赐婚,还特许魏氏出嫁时佩戴皇后才能佩戴的玉禁步,以示对他们夫妇的器重。
魏氏的到来让朱瞻垍生活好过了很多,一直孤独无依的人有了依靠,也过了十几年的幸福日子。
30岁时朱瞻垍去世,28岁的魏氏也殉葬,但他们还有两个女儿无人照顾,朱瞻基特意下旨要求魏氏抚养两个女儿。
魏氏不得已,将两个女儿抚养长大,嫁出去后才追随朱瞻垍而去。
而朱瞻埏作为朱高炽最小的儿子,命运也算不错,从小体弱多病,虽然有封地但一直生活在京城,直到1439年才去世。
对于这些弟弟,朱瞻基给的待遇都挺不错,毕竟他获得了最大的利益——皇位,还是朱棣心中的好圣孙,根本不用费尽心思去抢皇位,因此对于弟弟们也更加宽容一点。
参考信息:《北京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北京百科全书》昌平卷[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02年: 347.ISBN:780067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