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温暖而明媚地照耀着古城拉萨,在距离拉萨城近500公里的日喀则市定日县长所乡古荣村过渡安置点,孩子们在人群中追逐嬉戏,板房内欢声笑语不断。虽然古荣村是1月7日定日6.8级地震中受灾相对严重的区域之一,但这里的生命力依旧顽强,这份力量在安置点蔓延开来,甚至生根发芽……

由于今年春节和日喀则农事新年在同一天,节日期间,活动板房安置点上洋溢着温暖与希望。



达娃次仁的阿妈在做酥油茶

走进安置点,一排排纯白色的板房在珠峰脚下错落有致,仿佛是冬日里的一抹亮色。政府考虑周全,内部设施一应俱全,每一间板房内都充满了家的温馨。大家你进我家,我进你家,大声吆喝着,互相分享自己做的“古突”,空气中充斥着浓浓的年味。

“达瓦次仁!这里帮我们操作一下。”在安置点的一角,一个年轻的大男孩“走街串巷”似的在各个板房内忙进忙出,有的人让他帮忙看电器的说明书,有的人让他操作手机上的APP,忙得不亦乐乎。

达瓦次仁是古荣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目前就读于南京财经大学,家里10口人。地震前期,回村的大学生只有他一个,当时挑起了不少担子。他说,震后,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他们从帐篷转移到活动板房安置点,每天都有源源不断的生活物资不间断供应。“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心里充满了恐惧和不安,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是政府很快就给我们送来了帐篷、床、被褥、食物等,还通上了电。现在的板房虽然空间小,但一家人聚在一起很温暖,很安全。”达瓦次仁的话语中充满了感激。

来到达瓦次仁的板房内,屋里布置得温馨而有序,在明亮的灯光下,他的母亲身着传统民族服饰,正忙着炸“卡塞”,锅里的油翻滚着,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一堆孩子围在她身边,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国网日喀则共产党员服务队在达娃次仁家里检查用电。摄影:赵清鹏

达瓦次仁说:“刚搬到安置点的时候,我还担心晚上太黑,村里的老人、孩子们会害怕,还想着去哪儿找点蜡烛。但是到了这里我才知道,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已经接好了电,晚上房间真的很明亮。”他笑着、脸上满是欣慰。当他得知电力公司的工作人员没日没夜赶工时,还特意让母亲炖了一锅土豆,送给他们吃。“电实在是太重要了,吃穿住行都离不开电的使用。”达瓦次仁的母亲喃喃道。

事实上,在各类救灾现场,电力往往会先行一步,因为电不只是希望,还是灾区群众的生命线。因此,在安置点建立之初,国网西藏电力便迅速组织力量,确保了电力供应。不仅架设了临时电线,还配备了发电机,以应对余震、大风等天气可能会发生的电力短缺问题,在这充足的准备中,灾区群众也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新年。(来源:西藏日报客户端作者:桑邓旺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