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

封面新闻记者 刘叶

近日,《关于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网络微短剧行业健康繁荣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正式发布,文中要求落实“分类分层审核”制度,未标注许可证或备案号的微短剧不得上线传播。该项制度与2024年行业内执行的《微短剧备案最新工作提示》(以下简称《提示》)标准有何不同?从业人员又如何看待《通知》?2月7日,记者采访了相关人员。

三级审核形式依旧

官方介入平台自审

在《通知》没有发布之前,微短剧行业内按照《提示》进行剧目审核与发布,两者均实行三个层级审核管理,按照总投资额度100万元及以上、30万元(含)至100万元之间、30万元(含)至100万元之间,分为“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其他微短剧”三类。但在备案及审核上,《通知》有了更细的要求。

此前,“重点微短剧”“普通微短剧”需在“重点网络影视剧信息备案系统”等官方平台进行备案审核,“其他微短剧”只需在平台方自行备案。《通知》实施后,短剧平台不仅要审核此类微短剧,还需“定期将审核剧目信息报属地省级广电主管部门备案。”

“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所有微短剧,不管投资成本如何,都将由官方介入审核。”短剧导演倪伟告诉记者。

此外,《通知》还提到,重大题材或涉及政治、军事、宗教等题材,平台招商、各终端首页首屏推荐播出的微短剧,均纳入“重点微短剧”分类,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备案公示管理。

同时,《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号或节目登记备案号,已成为微短剧片头必备,未标注该类号码的微短剧,“网络视听平台不得上线传播未标注许可证或备案号的微短剧,也不得为其引流、推送。”

“我们现在制作的微短剧,不管是横屏还是竖屏,投资金额都在一百万左右,从审核到播出一直都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执行,所以这个新规其实对我们的片子影响不大。”主要负责文旅短剧的诸女士说。

短剧精品化已成定势

连剧名都要严格审核

新政策主要影响的,是那些依旧躲在角落里,靠擦边、暴力等无下限内容博眼球的短剧。

2024年,短剧华丽变身。新年伊始,国家广电总局开始布局微短剧,“跟着微短剧去旅行”推出一系列精品;同时,周星驰、黄晓明、李若彤……众多影视明星陆续转战微短剧;此外,短剧春节档、国庆档的出炉,为用户集中端上一桌桌“好菜”,部分短剧甚至登陆电视大屏;最后,审核制度也频繁发力,从内容低俗、擦边、挑起家庭内部矛盾的问题作品,到涉黄、暴力及具有不良价值导向的短剧标题,一经发现,下架处理。

不久前,微信珊瑚安全官方公众号发布了《关于违规微短剧类小程序的处置公告(2025年1月)》,多部剧名不堪入目的微短剧被下架。

除了下架,短剧投流(在平台上对更多用户进行投放推送的行为)端也对剧名竖起了“红绿灯”。倪伟向记者展示了多个短剧禁投文档链接,其中一个链接中的作品高达932部。“名字一看就是爽剧的,大多都不让投流了,现在的要求就是节奏可以快,但不能无脑。”倪伟说。


△微信下架的违规小程序


△微信下架的违规剧目

经过一年时间的发展,粗制、粗俗的短剧生存空间已被大大压缩,短剧精品已成定局。

编剧作为内容生产源头之一,在创作时,也有了新的要求。

“甲方知道博眼球的内容不一定能过审,因为我们在沟通剧本时也会将最新的政策带给他们,所以现在的创作,整体来说更注重故事性、艺术性、专业性。”编剧木木告诉记者。

而从编剧转行到做出品人的李美,之前也向记者表达过对内容创作的无奈。她表示,“有写作情怀的编剧,大多不愿意写粗制滥造的剧情。”而新规的实施,无疑让他们“松了一口气。”

“目前来看,短剧以后可能会和电视剧电影一样,制作和审核越来越规范,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倪伟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