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春节档热门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超60亿,加冕中国影史票房之王。影片的火爆也带动了泡泡玛特等相关衍生周边产品的热销。
据悉,其推出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盲盒于1月30日22:00线上发售,1月31日线下发售,发售后线上渠道已售罄,线下也几乎买不到。目前,泡泡玛特紧急调整了生产计划,积极补货。然而在这片繁荣背后,大量消费者投诉正撕开潮玩经济的隐秘裂痕。
据消费保数据统计,泡泡玛特相关投诉量高达2240件,主要问题聚焦于退款争议、不实宣传及售后服务不足等方面,尤以退款纠纷最为突出,占比接近20%。
图源于消费保数据研究院
在线盲盒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款?
在Z世代消费语境中,盲盒早已超越普通商品属性。心理学研究显示,拆盲盒时多巴胺分泌量可达常规购物的3倍,这种"未知奖赏机制"构建起独特的情感价值。但泡泡玛特的运营规则,却让这种情感消费陷入法律与伦理的拉锯战。
线上购买盲盒商品后,即便是预售款还未发货,只要线上“拆封”,就无法享受七天无理由退换。这一规则引发了众多消费者投诉。
俞女士日前投诉称,她在微信小程序泡泡拆盒机消费39.9元线上拆盲盒,商品并未点击寄出,向平台申请退款,客服以盲盒产品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款为由拒绝退款,令俞女士气愤不已,她认为,商品尚未发货,企业并无任何损失,理应全额退款。
未发货的订单本质上属于“未履约交付”,为何在申请退货时消费者仍会陷入被动?
通过消费保平台记者发现,泡泡玛特因此类问题遭到了不少投诉,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消费者对泡泡玛特的负面反馈也屡见不鲜。
法律框架下的规则博弈
泡泡玛特官方解释称,由于盲盒具有特殊性’,因此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政策。然而,消费者普遍引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指出'七天无理由退货"不适用于定制商品、鲜活易腐品等四类特定商品。消费者认为,尽管盲盒具有随机抽取的特性,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并不符合上述法定例外商品的定义范畴。
业内人士表示,在收藏品市场,有着特殊的价值逻辑。未拆封的盲盒溢价空间能达到 300%,可一旦拆封,价值便会断崖式下跌。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平衡商品流通与市场秩序。
事实上,为有效规范盲盒经营行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于2023年出台了《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引(试行)》。明确互联网销售的盲盒类商品,经营者充分告知提示且消费者单次购买时确认,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则。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杨河律师告诉记者,盲盒商品的核心价值在于“消费者在拆盲盒时会对未知的款式附赠强烈的惊喜感”,因其存在的基础即为不确定性和即时满足性,盲盒商品已经线上“拆封”,内容被知晓的情况下,其商品价值已经实现。商家如明确提示消费者盲盒拆封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换”,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该类商品的特殊性。
可见,线上盲盒不适用“七日无理由退换”,无可厚非。
泡泡玛特质量与售后屡遭诟病?
除了退款争议,泡泡玛特在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方面也饱受诟病。
许多潮玩爱好者反映,他们购买的泡泡玛特手办,单个价格从七八十元到上千元不等,本以为能收获高品质的产品,可在多次退换货后,商品仍存在明显瑕疵。
刘女士在购买盲盒后,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门店告知其需要线上换货,然而换了两次,问题依旧存在。申请退款时,线上客服又告知她需要回到门店退货,来回折腾,让刘女士疲惫不堪。
李女士花费 1000余 元购买的泡泡玛特商品,因存在明显瑕疵,申请换货三次,换回的商品却依然存在相似问题。泡泡玛特方面不仅未积极解决问题,仅给予李女士 15 元优惠券作为赔偿,还拒绝提供退换货服务,这让李女士感到十分失望。
而泡泡玛特客服在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时,往往以一句 “商品均符合相关质量生产标准” 来解释,对于具体的退换货方式,只是称会与消费者进行沟通协商。
据了解,泡泡玛特的返修标准也让消费者感到为难。不仅需要提供开箱视频自证非人为损坏,还需要标注所有的瑕疵,否则非标注部分不做任何维修处理。这一标准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许多消费者在面对繁琐的流程和严苛的要求时,只能望而却步。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甚至有用户称自己被泡泡玛特区别对待,“泡泡玛特会按照要求售后的次数给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如果申请售后的次数多了,就会面临最差的解决方案”。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物体验,也损害了泡泡玛特的品牌形象。
业内人士指出,泡泡玛特相关投诉的增加,一方面源于其产品价格的上浮,导致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期望相应提高;另一方面,泡泡玛特的产品因工艺复杂性和设计多样性,难以完全避免一定比例的瑕疵品出现。
然而,泡泡玛特在供应链管理和售后体系搭建方面或存不足之处,未能有效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需求。
面对这些问题,消费者并非束手无策。消费保专家建议在购买盲盒前,一定要截图保存商品页面的售后条款,这是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依据。拆盒过程中,务必全程录像,并保留完整包装材料,以防出现问题时能够提供有力证据。
文 | 李欣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