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信网 责编:孙宝震 2025-02-07 17:18:54

信网2月7日讯 2月6日下午,青岛市南区“深化‘三基’工程共建‘幸福家园’ 促高质量发展动员会议”召开,汇集担当作为、加力奋进的强大合力,发出了对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奋发进取、干事创业的动员令,吹响了2025年全区工作的冲锋号。

作为青岛市主城核心区,市南区锚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深入贯彻山东省“毫不懈怠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的部署要求,深化“强基层基础 到基层领干 为基层赋能”工程,以基层治理创新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破题:从“条块分割”到“上下贯通”的机制创新

为了破解基层治理中“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市南区以“两上两下”机制为核心,推动治理力量下沉、服务效能上提。所谓“两上”,指的是是社区工作和群众诉求直报区级“上”、小区(网格)要情直通街道“上”,推动效能上提、群众满意度上升;“两下”,则是区级领导和机关部门带头“下”、街道干部直通小区(网格)“下”,推动资源下沉、服务下延。通过“区级领导包联社区、机关部门结对共建、街道干部直通网格”三级联动机制,市南区将治理资源精准输送至基层末梢。

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30名区级领导干部全覆盖包联全区50个社区,顶格协调解决居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500余件;227名街道处级干部直通220个小区,破解公共空间不足、配套设施陈旧、物业服务缺位等难题7400余件,基层工作力量持续加强,基层服务效能持续提升,居民真切感受到“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的高效治理。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开放式楼院因建设年代久远、产权复杂,长期面临物管缺失、环境脏乱、治安隐患等顽疾,成为城市基层治理的一块“硬骨头”。在市南区,开放式楼院占小区总量的80%,2024年以来,推进楼院“大物管”覆盖成为区级领导包联社区、街道干部下沉小区(网格)的“必做题”:50个社区完成“物管”地图绘制,探索“党组织+商业化物管、居民自管、景社共管、区属企业嵌入服务”的“1+4”党建引领“大物管”模式,先行打造了湾仔小区、伏龙山片区、旌德支路一号等党建引领“大物管”先行示范点,楼院居民的舒适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

步入2025年,在服务民生之外,“三基”工程还将治理触角延伸至经济发展的最前沿。针对楼宇、园区和商圈企业聚集的区域特点,选派街道处级干部担任包联楼宇(园区)党委书记,选派职级干部到重点楼宇(园区)领干,通过搭建政企沟通桥梁、精准收集企业诉求,推动楼宇经济提质增效。

以香港中路商务楼宇集群为例,包联干部、经济发展中心与楼宇所在社区联动,围绕包联楼宇成立服务小组,定期调度楼宇企业服务情况,加强信息互通,打破信息壁垒,形成服务合力。包联干部通过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引导金融、科技类企业“抱团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深耕:从“小区末梢”到“新兴领域”的治理延伸

2024年以来,市南区启动“深化红色物业 共建幸福家园”三年攻坚行动,建强住宅小区党组织,延伸“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小区党组织—楼院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组织链条,在全市率先制定《党建引领业委会换届规程》,有序推进业委会应建尽建,攻坚以来全区住宅小区业委会组建率提升70%,超过95%,业委会党组织覆盖率100%。与此同时,1424名社工、网格员定岗小区,肩负起“事有人管、难有人解”的责任,为居民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作为青岛市基层治理创新的前沿阵地,市南区在创建住宅小区“幸福家园”的基础上,正在进一步将治理触角向非公企业、产业链条、楼宇商圈等新兴领域延伸,通过组织覆盖、机制创新、资源整合,探索出一条党建引领全域治理现代化的新路径。

单独组建、行业统建、区域联建……市南区按照“因地制宜、多管齐下”的原则,推动“三有”非公企业党组织应建尽建,让党的旗帜在非公企业领域高高飘扬。

不仅如此,市南区还创新“一轴四联”楼宇党建新模式,“一轴”即“区委-街道党工委-楼宇综合党委-楼宇企业党组织”一贯到底的组织体系,“四联”即“政企联动”强服务、“会企联动”促发展、“楼企联动”谋共赢、“社企联动”优治理,统筹部门单位、行业协会、辖区企业、街道社区等资源,构建“党员共管、阵地共用、资源共享、楼社共治”的楼宇党建工作格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重点楼宇的党委书记由担任楼长的区级领导担任,负责上联政府、下联企业、内联党员、外联资源,为楼宇(园区)、商圈内的企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开创区域经济与党建融合共进的新局面。

赋能:从“数字治理”到“队伍活力”的双轮驱动

在城市发展迈向精细化、智能化的当下,市南区在基层治理领域推出一系列重磅举措,旨在为基层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切实提升为民服务质效。

在明晰街道权责方面,市南区坚决落实街道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以及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为街道职能划定精准“坐标”。比如不得随意以落实属地管理、签订责任状、分解下达指标等方式将工作任务和责任转嫁街道。这意味着街道事权将更加清晰,严格规范社区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严格控制基层人员借调,回归服务群众的初心本位。

在数字化浪潮下,市南区还将持续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刀,巧用“掌上社区-社区一张表”平台,打通基层治理数据底座,确保基础数据实时更新,基层治理得以借数智之力“换挡提速”,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打通“群众诉求—网格直报—区级响应”双向通道,整合“暖南诉办”与12345热线平台,实现民生诉求“一网统管”,完善“小区(网格)吹哨、街道响应、部门报到、首问负责”机制,实现“事来了就处理”。

为着力解决队伍“活力不足”问题,市南区还通过深化事业赋能、评价赋能、减负赋能,激励党员干部鼓足干劲、担当作为。社区党委书记队伍平均年龄由50.4岁下降到46.1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比达94%;打通“专职网格员—社区工作者—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事业编制人员”成长链条,已有124名专职网格员通过专项招聘成为社区工作者,84名社区工作者纳入社区优秀人才库动态培养,6名优秀社区党组织负责人选聘事业编制人员;“小区业委会—社区居委会—事业编制”成长链条进一步延伸,激发了基层队伍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市南区的实践充分表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绝非空洞的制度设计,而是通过机制创新、科技赋能和群众参与实现的一场精彩“化学反应”。从“两上两下”到“幸福家园”,从老旧楼院蝶变焕新到新兴领域融合发展……展望未来,市南区正以2025年山东省两会强调的“建设基层治理创新实验区”为导向,以深化“三基”工程为有力抓手,持续深耕细作,不断优化完善各项举措,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现代城市基层治理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南方案”。(于晓)

[来源:信网 编辑:孙宝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