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莉莉
“幼有所托、幼有善育”,饱含着万千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向往,更是织密民生保障“幸福网”的一道重要课题。市十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宣布了2025年苏州市32个民生实事项目,包括在关心关爱“一老一小”方面继续精准发力,实施托育服务优化提升工程。“幼托一体”作为优化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配套举措,有利于发挥幼儿园改造成本低、硬件兼容好、托幼衔接优、普惠收费低等优势,是利民惠民的好事实事。“幼托一体”不是幼儿园的简单延伸,需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实际,在管理机制、办托标准、区域统筹、资源整合等多个维度持续探索,切实提高托育机构的普惠性、优质性、均衡性。
提升有效性,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在托幼机构管理制度方面,现有的管理方式为“双轨制”,即3岁以下儿童的托育服务由卫健部门管理,而3-6岁儿童的保育教育由教育部门进行管理。探索将0-6岁儿童的托育和教育相结合,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保障,更好地促进儿童整体发展。一是建立“幼托一体”工作领导小组,理顺责任分工,解决职责分配不清、部门合作困难的问题。二是制定“托幼一体”幼儿园指导纲要,使托幼园所在办园条件、师资队伍、园所管理、保健卫生等方面规范化、科学化,有效引导托幼园所实现一体化教育。三是充分发挥卫健、民政、公安消防、市场监管、城建规划等部门的协同作用,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为托幼园所的建设、管理、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专业性,进一步提升办托标准。专业的托幼服务是增强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关键。一是优化课程设计安排,改变托幼课程分开撰写的传统,将分阶段编制的课程大纲进行统一,精心设计包含智力启蒙、社交锻炼、抚育照护等“多位一体”课程体系,实现3岁以下婴幼儿和3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学习内容良好衔接。二是建立专业培训体系,探索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管理机制,畅通保育与幼师职称认定和职业发展通道,集聚和吸引专业托育人才;开展多元教研学,在公办园幼托实践联盟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探索将民办园纳入联盟范畴,定期开展“幼托一体”研训活动,推动全市“幼托一体”服务质量整体提升。三是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出台面向托幼机构行业标准,提高托幼教师、保育员的准入要求,加强卫生、食品、活动等多方面的安全管理,营造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
注重均衡性,进一步统筹城乡、区域资源。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托幼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普惠性,是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举措。在需求侧,动态开展托育生源调研和托育意愿调查,摸清区域送托需求,通过工会、社区、企业等多渠道和实地参观等多形式联合宣传,增强社会认知,提高送托积极性。在供给侧,坚持“就近就便”原则,按照“盘活存量,扩大增量”的思路,持续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体系,逐步构建以社会办托育机构、幼儿园托班为主渠道,单位、社区托育点为补充的多元托育服务供给网络。针对新市民聚集且常住人口密度较大的地区,适当加大价格实惠的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力度。
体现多元性,进一步凝聚托幼服务合力。增加普惠且优质的托幼资源供给,一方面,要发挥公办幼儿园在推动“幼托一体化”探索过程中的引领带动作用,选择学位充足且具备条件的公立幼儿园打造“托幼一体”试点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标准,在此基础上扩大公办园开设托位范围;另一方面,支持民办幼儿园转型发展,鼓励、引导有条件的普惠民办幼儿园以新建、改扩建、合作等方式开设托班,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普惠性托位。另外,还需拓展托育服务类型,因地制宜推进“幼托一体化”发展,如农村托幼一体园可采取全日制托管、半日制托管、临时托管、农忙期间托管等多种形式,为农村家庭提供合适的托育服务。
(作者系常熟市委党校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