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侯恬

韩国小学正面临生源断档。

韩国教育部门数据显示,在光州市,全市155所小学总共只招到9969名一年级新生,较去年减少1423人,平均每班仅20.4名。其中17所小学新生数量不足15人。

在全罗南道,辖区内小学一年级新生共10108人,较去年减少1047人,有32所小学没有招到一年级新生。

教师组织预测,到2033年,韩国平均每班学生人数可能会从目前的21.1人降至9.3人。2060年降至5.5人,再过十年降至2.7人。

相比小学,韩国幼儿园更早感受到人口减少带来的影响。根据统计,去年一年韩国全国范围内关闭的幼儿园就多达121所。

《韩国日报》另一篇报道称,幼儿教师的招聘数量急剧减少。2024学年韩国全国幼儿园教师新录用考试选拔人员共有304名,相比去年骤降28%。在总和生育率最低的首尔,干脆不招聘公立幼儿园的新教师了。

学龄人数急剧下降的背后,是不断下降的出生率及结婚率。

近年来,韩国人口出生率持续走低。韩国总和生育率,即平均每名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自2018年来就低于1。

到2023年,韩国结婚登记数骤降至19.37万对,仅为十年前的六成,新生儿人数跌破23万,总和生育率降至0.72,双双创下有相关记录以来的新低。去年,韩国总和生育率小幅上升至0.74左右,但仍远低于确保人口结构稳定所需的2.1。

学龄人口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韩国中小学不得不自寻“活路”。

部分地理位置距离较近的学校开始共同开办课程,由于生源减少,这些学校难凑齐艺术、体育、技术等科目的任课老师,于是便每学期开设联合教育周,弥补单个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另外,合并男女校,也成为保住学校的方法之一。

一些没有新生入学的学校,甚至想出招收渴望读书的老人维持运营。2023年,在韩国六大广域市之一的蔚山市,蔚山小学140位55岁以上的“高龄新生”,身穿紫色夹克衫,参加了入学仪式。



除历史等通识教育课程外,他们还可以参加社团活动、野餐、运动日和修学旅行等校园活动。

少子化问题困扰着东亚社会。长期以来,日本政府通过增加儿童保育补贴、提供育儿休假等福利政策来努力提高生育率,并认为2030年初是扭转人口危机的关键时期。韩国政府同样如此。在过去近20年中,韩国历届政府累计投入超过379.8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88万亿元)用于应对。

去年年初,韩国保健福祉部宣布大幅提高对两岁以下婴幼儿父母的补贴,以进一步鼓励生育。新政策规定,家中有1岁以下婴儿的父母每月可获100万韩元补贴(约合人民币4990元),抚育1至2岁幼儿的父母每月可获50万韩元补贴。



随着“回声婴儿潮”(即“婴儿潮”一代的子女)一代进入婚育年龄,以及韩国政策力度的加码,韩国生育率在2024年首次出现反弹。

但这种小幅反弹,仍难以真正扭转使韩国少子化的趋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