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故事关键词:凯特·肖邦 -
在阅读 《觉醒》 时,请记住这是一部艺术作品,“一个关于年轻女子努力实现自我和她的艺术能力的故事”(美国作家琳达·胡夫语),并记住凯特·肖邦和埃德娜都在追求艺术的认可。1904 年 8 月22 日,凯特·肖邦因脑溢血去世,这一追求突然而沮丧地结束了。
凯特·肖邦 (Kate Chopin) ,1850 年出生于密苏里州圣 路易斯,原名凯特·奥弗拉赫蒂 (Kate O ’ Flaherty) 。其父 亲托马斯·奥弗拉赫蒂 (Thomas O ’ Flaherty) 是爱尔兰人, 擅长经商。其母亲伊丽莎 (Eliza) 是法裔加拿大人的后裔, 是托马斯的第二任妻子。两人一共生了 5 个孩子,凯特排 行第三。她的姐妹们在婴儿时期就夭亡了,她的兄弟们 (她父亲的第一次婚姻所生) 20 左右的年纪就去世了。她 是家里唯一一个活过 25 岁的孩子。
1855 年,五岁半的凯特被送到圣心学院——一所位于 圣路易斯的天主教寄宿学校。同年,她的父亲在一场火车 事故中死亡。接下来的 2 年里,凯特和母亲、祖母、曾祖 母一起住在家里,几位女性长辈都年轻守寡、从未再婚, 这似乎是凯特家女性的命运。
在家的2年时间,凯特的曾祖母维多利亚· 维登 · 查尔维尔 ( Victoria Verdon Charleville ) 负责她的教育,教她法语、音乐,当然 也谈论以前圣路易斯妇女的八卦。凯特身边都是聪明、独立的单身女 性。她们精明能干、不守常规,这种品质代代相传。维多利亚的母亲 是圣路易斯第一个与丈夫合法分居的女性,此后,她将 5 个孩子抚养 长大,还在密西西比河上经营着一家航运公司。在凯特 16 岁以前, 虽然家里到处都是兄弟、叔伯、表亲,以及寄宿的男性,但这里没有 任何一对已婚夫妇。
2 年后,凯特回到了圣心学院。她成绩优异,获得了不少奖牌, 是玛丽儿童协会的精英成员,而且是 1868 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人。
在学校里,凯特结识了最好的朋友凯蒂 · 加雷什(Kitty Gar⁃ esche )。凯蒂的家人是奴隶主,支持南方,而圣路易斯是一座亲北方 的城市。美国内战期间,凯蒂被迫搬离圣路易斯,战后才回来。两个 人的友谊一直持续到毕业。 1887 年,凯蒂和圣心学院的同学一起在 旧金山开设了圣心高中修道院。
1863 年,凯特的祖母在圣诞节前三天去世。同年,凯蒂被迫离 开圣路易斯。凯特同父异母的弟弟乔治,在狂欢节那天死于伤寒。 8 年前,凯特的父亲在万圣节去世。种种变故让凯特对宗教产生了强烈 的怀疑。
1870 年,20 岁的凯特嫁给了 25 岁的奥斯卡·肖邦 (Oscar Cho⁃ pin) 。奥斯卡·肖邦是路易斯安那州一个富裕的棉花种植家庭的儿 子。他和凯特一样拥有法国天主教徒的背景。据称奥斯卡非常崇拜他 的妻子,钦佩她的独立和智慧。
婚后,肖邦夫妇住在奥斯卡的家乡新奥尔良。凯特在那里生了 5 个男孩和 2 个女孩,这时她还不到 28 岁。奥斯卡算不上一个很有能力 的商人。 1879 年,奥斯卡的棉花经济业务失败。一家人被迫搬到了 路易斯安那州一个小教区,纳契托什教区南部的克卢蒂耶维。当地的 克里奥尔文化为凯特提供了许多之后写作的素材。
1882 年,奥斯卡死于沼泽热,给凯特留下 42000 美元 (相当于 2023 年的 127 万美元) 的债务。凯特接管奥斯卡的小种植园和杂货店 业务,经营了一年多。
1884 年,应母亲的恳求,凯特卖掉房子,搬回家与母亲住在一 起。不幸的是,第二年母亲伊丽莎就去世了,凯特再次独自一人带着 孩子们生活。
在接连失去丈夫、产业和母亲后,凯特抑郁了。肖邦的医生兼朋 友弗雷德里克·科尔本海尔 ( Dr. Frederick Kolbenheyer ) 建议她开始 写作,一来消耗精力。二来可以赚点钱。
她的第一部小说《咎》于 1890 年出版。随后,凯特又出版了两 本短篇小说集: 1894 年的 《河口民俗》和 1897 年的《阿卡迪亚之 夜》。她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百多篇故事、散文,内容多为民间故 事、南方生活,成为当地以擅写地方风俗出名的女性作者。
1899 年,凯特·肖邦的第二部小说 《觉醒》 出版。这本书的内 容和信息引起轩然大波,以往的声誉变为恶名。评论家认为,小说中 人物的行为,尤其是女性性行为、母性和婚姻不忠等内容,与当时社 会公认的道德行为标准相冲突。因此,凯特也被圣路易斯艺术俱乐部 拒之门外。
这本书的反响也让凯特深受伤害。在她生命剩余的 5 年里,只写 了几篇短篇小说,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出版。就跟 《觉醒》 中的埃德娜 一样,她也为藐视社会规则付出了代价。
美国文学学者拉泽·齐夫 (Lazar Ziff) 认为,凯特“了解到她的 社会不会容忍她的质疑。新世纪来临时,她痛苦地沉默,这对美国文 学的损失,就像克莱恩和诺里斯的早逝一样。 20 世纪开始时她还活 着,但面对不确定的黎明,她被一个充满恐惧的社会打得哑口无言”。
在阅读 《觉醒》 时,请记住这是一部艺术作品,“一个关于年轻 女子努力实现自我和她的艺术能力的故事”(美国作家琳达·胡夫 语),并记住凯特·肖邦和埃德娜都在追求艺术的认可。 1904 年 8 月 22 日,凯特·肖邦因脑溢血去世,这一追求突然而沮丧地结束了。
(根据尼尔·怀亚特 (Neal Wyatt)《凯特·肖邦传》(Biographyof Kate Chopin) 内容改编整理)
本文节选自|《觉醒》
作者|凯特·肖邦 著,王骁双 张爽 戴婧 译
About us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