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纪平 记者 陶睿
修桥补路,积德造福。
他的车里一直装着铁锨和桶,哪里有坑就填哪里。一辆车,一把铁锨,一只桶,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在通往矿区的公路上,哪里有坑坑洼洼,哪里就有他忙碌的身影。三年多的时间里,徐矿集团新疆赛尔能源公司机运工区轨道运输班职工张亚荣坚持做着一件善事——义务修路,他用耐心和执着为矿工们填平了一条上班的平安路,铺平了一条回家的幸福路,并于去年被赛尔能源公司评为“赛尔好人”。
在祖国西部边陲,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和什托洛盖镇至赛尔能源公司六矿间有着一段长达8.6公里的乡镇公路,是兵团137矿两个煤矿职工上下班和拉煤的共用公路,每天至少有100多辆重达40吨的拉煤车在公路上往返碾压,还有很多自驾小车、的士和接送职工上下班的班车来回行驶。不堪重负的公路年久失修,凹凸不平、破旧不堪的问题日益突出,给驾车上下班的职工们带来了不少烦恼。2020年春夏时节,张亚荣新买了一辆小车方便上下班。有一次,他驾驶着新车行驶在车辆洼坑公路上,遇到一个大点的洼坑,车辆顿时大幅度颠簸。“我开车都这么颠簸,别人也一样吧!”看着破旧不堪的道路状况,无奈叹息之余,义务为矿区修路的想法当即在张亚荣的脑海里浮现。自此之后,挖土、填坑、修路便成了他的日常。
“经常中班2点多到6点接送职工上下班往返时,我都能看到他在修路。”正如接送六矿上下班的大客车司机从勇所说,一把铁锨、一个塑料桶,这是张亚荣修路的全部“家当”,只要有时间,他便会带上工具,开着自己的小车去修路。“我就是闲不住,总想给自己找点事做。”张亚荣的妻子在老家山西,孩子上大学,周末休息没事他就经常跑去修路。“我一个月修路两三次,修一次路能管上十来天。”张亚荣挪移着车辆,看到有坑洼不平的地方,就要停下来取土填一填、平一平,踩上两脚。他用铁锨从公路边戈壁滩荒地里挖出约25公斤的沙石土放到塑料桶中,双手提桶到坑洼不平的路面处进行修补,经常一干起活来就是几个小时,每次都要取3方左右的沙石土。有时,为尽快修好路,他不得不连续作战,结束后也总是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累得直不起腰来。三年修路近100次,张亚荣一直行走在修路助人的善举之路上,虽然辛苦忙碌却很乐在其中。
开车行驶在通往矿区的戈壁滩的公路上,远远便能看到张亚荣一手拿铁锨、一手提塑料桶的忙碌身影,这也成了该段路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以前坑坑洼洼的公路,车不敢开快,现在变得平整、好走、畅通了,开车上下班至少节省了十分钟。”每当听到过往行人和职工的连连称赞,看到工友们驾车高高兴兴地行驶在修补好的路面上,张亚荣说自己的心里感觉暖暖的。“路修好了,对谁都有好处。”对于修路的意义,他说不上什么大道理,只记住了老一辈人常讲的话“修桥补路,积德造福”。无论是顶着炎热的酷暑,还是淋着风雪的凛冽寒风,张亚荣总是不辞劳苦,挥锨铲土,义务修路,步履不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