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2024年12月26日,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和西安飞机工业集团在同一天试飞了三款六代机原型机。
要知道六代机的研发一直是全球航空领域的焦点和难点,此前众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为此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进展依旧缓慢,这其中就包括了美国。
美国作为军事第一大国,对于自家的海、空领域向来极为重视,那么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美国为何无法成功生产六代机,反倒让中国先拔头筹?
又或者,是技术遇到了瓶颈,还是其它的体制问题?
研制早但并非具备先发优势
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对于六代机的重视程度必然是极高的。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凭借着其先进的空中力量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显著的军事优势地位,在五代机的研发和应用上,美国率先取得了重大突破,F-22 和 F-35 等机型的出现,使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拥有了绝对的空中优势。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六代机更是被美国视为在未来空战中保持领先、确保制空权的核心装备。
因为六代机不仅需要在飞行性能、隐身能力等传统指标上有更出色的表现,还需要在智能化、信息化作战等新兴领域具备领先水平。
只有这样,美国才能在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军事冲突和战略博弈中,继续牢牢掌控制空权,正因此,美国便在 2007 年就率先对第六代战斗机的具体需求展开研究,2010 年正式启动第六代战斗机的概念探索。
相比之下,我国的六代机概念探索计划,就要晚得多了。
据“俄罗斯之声”于 2014 年 12 月的相关报道,中国启动了针对下一代机,即六代机进行研究的飞机自动化设计平台。
这一举措表明中国在航空领域从未停止创新,积极投身于新一代战机的研发工作,不过在这一方面,美国开始研制六代机的时间确实要早于中国。
但是,研发早并不意味着美国就必然具备绝对的先发优势。
制造业的转变
拿当初他们的 NGAD 项目来说,在这个项目中,美军方面认为六代机的应运而生,其核心目的就是为了抗衡中俄这两个实力强劲的大国,毕竟中俄在军事领域的发展日益壮大,给美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好在不可否认的是,美国的工业研发优势的确颇为强大,他们在工业领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从早期的工业革命开始,就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其在高端制造业、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众多关键领域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也正因如此,美国便在六代机的各种设计和技术方面大肆投入,甚至不惜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召集顶尖的科研人才,组建专业的研发团队,旨在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瓶颈。
在六代机的隐身性能设计上,力求做到更加极致,以实现更高效的战场隐蔽;在动力系统方面,不断研发新型发动机,追求更高的推力和更低的油耗;在航电系统方面,融合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提升飞机的态势感知和决策能力。
这种想法肯定是好的,但是他们似乎忘了一个问题,美国的制度问题十分严重。
美苏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剧变,美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经济和科技实力,毫无争议地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
在国际社会,美国的影响力几乎无处不在,只要他们一声令下,其它国家只有照做,谁要是敢反对,结果无非就是像古巴那样,受到制裁和锁国,而这样仿佛拥有着呼风唤雨的神奇能力,无论是在政治舞台上,还是在经济领域中,他们的决策和行动都左右着全球的局势。
在失去了苏联这个强劲对手之后,美国逐渐陷入了一种“独孤求败”的境地,不过他们对此也非常满意,因为在苏联的轰然崩塌下,美国摄取了他们大量财富。
通过操纵汇率、控制国际金融机构等方式,美国得以在苏联的经济废墟中大肆掠夺,也正是从这一时期开始,美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转变。
经济十分“复苏”的美国,这时开始大力推动去工业化进程,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投入到金融、服务等领域,毕竟这样能赚大钱的产业,又有谁不爱呢?
所以在 20 世纪 70 年代,到 2000 年代期间内,美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显著加速的变革,迅速地从低端制造朝着高端制造的方向迈进,从低附加值产业转向了高附加值产业,而在此过程中,传统制造业,诸如钢铁、汽车等曾经无比辉煌的行业,逐渐步入衰落的轨道。
钢铁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的钢铁厂不得不关闭,工人纷纷失业。
汽车、飞机行业也是如此,曾经那些引以为傲品牌,原本拥有庞大的生产线,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成本压力下,许多工厂要么永久关闭,要么迁移到海外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广阔的市场。
F-22生产线被叫停,这就是当时美国最好的例子,而制造业的忽略,让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地位开始呈现出一落千丈的态势。
曾经制造业工人是美国中产阶级的重要部分,他们拥有稳定的工作、可观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可工厂的关闭和产业的转移,大量制造业工人失去了工作机会,不得不重新寻找就业途径。
等人家工作稳定下来了,美军又声称要搞六代机,重拾起制造业,这时的工人会有可能愿意吗?
也因此,美国空军的 “NGAD”计划,在2024年底时被下令叫停。
恰逢这个关键的时期,恰好正是我国六代机试飞的重要阶段,针对这一情况,美国知名媒体《1945》网站在 2025 年 1 月 3 日发布的文章中明确表示,当下美军的“NGAD”计划已经逐渐趋向失败的局面。
文章中分析道,美军不仅在六代机的研发进程上全面落后于中俄,而且还深陷于难以解决问题的重重困境之中,在技术突破方面,由于长期不重视制造业技术,大量技术人员流失,因此如今美国面临着诸如先进航空材料研发受阻、发动机性能提升遭遇瓶颈等一系列难题。
即便是将之前的一批技术工人召回来,在研发方面也会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摆脱困境。
不过除了制度的改变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资金投入。
资金投入无法兑现
刚刚提到过,美国空军在提出“NGAD”计划时,可谓是想把一系列先进的技术装载在六代机的研发上,以此压制其它国家,继续牢牢掌控制空权。
至于这些先进技术,究竟有多先进?这个问题谁也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单架的造价和成本不可能有多便宜,所以当时的“NGAD” 项目单机预计单价就接近 3 亿美元。
3 亿美元一架六代机,这是什么概念?根据美国国防部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订购的第 18 批次 F-35 战斗机来看,三种 F-35 型号的平均价格定为 8110 万美元,3 亿美元足以买下3架F-35,余下的还能用作后期维护和管理。
美国虽然愿意在军事方面花钱,但是一架六代机3亿美元,这都快赶上B-2轰炸机的造价了,将如此庞大的资金用于军事,这是否会导致其他民生领域的资源短缺,进而影响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
更何况特朗普即将在1月20日上任,从过往的言论和表态来看,特朗普对于美军军费的态度十分坚决,他认为当前的军费开支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不合理之处,并坚称这种情况必须得到改变。
为此,特朗普还计划让即将上任“政府效率部”的马斯克参与管理,还没上任的马斯克,也直接烧出“三把火”,其中一把就是声称美国每年军费太高,此后军费将直接砍半!
军费都砍半了,此时的“NGAD”资金投入也就无法兑现了,如果计划再不停止,又更待何时呢?
相比之下,中俄却能在六代机方面可以毫无顾虑的研发试飞,并且愿意花费绝资金,这样完全相反的待遇,着实让美国羡慕不已。
更糟糕的是,美国不仅在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进程上落后于中国和俄罗斯,而且还滞后于 “GCAP” 计划。
所谓GCAP 计划,是由英国、日本和意大利联手开展的“全球作战航空计划”,英国在航空领域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经验,日本在先进材料和电子技术方面表现出色,意大利则在航空设计和制造工艺上有着独特的专长。
三国的联合,被许多西方国家广泛认定为一款具有“前瞻性”的六代机项目。
而目前,该计划已经成功推出了概念模型,面对这一局面,美国连进展都没有,这下脸面算是被彻底丢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