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村唯一的出路,就是推平了,重新分配宅基地。大家新年好我是鲁工,过年期间一直没有更新。我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广东新会双水镇的水库村,距离深圳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属于全国经济最发达的珠三角范围以内,但是这里已经是一个空心村了,村里只有老人,年轻人基本上全部都已经在外面定居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还在快速的减少。
我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来看,珠三角的农村,也包括城中村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第一就是宅基地面积狭小,一般在80~100平米左右,第二就是楼间距狭窄,最窄的一米都不到,俗称握手楼,最宽的也不过三四米,平均在两米左右,稍微大一点的施工机械是进不去的,更不要说我们装配式别墅的130吨大吊车,或者50吨的货车了。
第三就是建筑品质普遍偏低,即便是最近20年新建的,设计含量几乎为0,结构安全达不到抗震要求,至于样式嘛就更不用说了,一丁点美感都没有,年轻人看不上,住过商品房的人都看不上,如果是20年以前盖的老房子,包括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甚至更古老的建筑,现在基本上处于濒临倒塌的状态,完全没有居住品质可言。
虽然说1栋合格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正常使用寿命一般会超过100年,中国早就具备了这样的技术能力,但由于目前珠三角农村还处在没有充分发展的状态,资金产业和人力都被城市虹吸现象给掏空了,所以这些农村自建房一般都品质低下,绝大部分没有保留的价值。
总结一下,珠三角的农村土地广袤,人口稀少,经济落后,现有的村庄道路狭窄,房屋破旧,土地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经济价值,或者金融价值。我们需要一个综合解决方案。
2024年12月,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前夕作出指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而且据说很多地方早就开始试点宅基地三权分置,原则上接受村集体以外资金的投入,并保障其法定权益。我的理解是宅基地在逐步放开,允许市民下乡。我听说佛山南海在试点范围之内,江门的新会暂时还没有开始。
要说到这么具体的法律或者政治问题我就完全不懂了,如果只是从一个建筑师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这些空心村唯一的出路就是全部推平,重新分配宅基地。
一户一宅的制度可能要有所改变,我看到一些博主还有律师都在质疑这个制度,就比如一对夫妇生了三个孩子,孩子们都已经结婚生子,具备了分户的条件,但最后分宅基地的时候还是只给了一块80平米的宅基地,因为他们全都在一个户口本上,感觉没地方说理去。而且据说浙江那边已经允许两户宅基地拼在一起,合建一个大一点的房子。
那么一块宅基地要多大才够呢?我的建议是,每一块宅基地不要小于300平米,当然,建筑占地面积可以仍然控制在80~100平米不变,防止出现太夸张的豪宅大院,多出来的200平米可以用作院子,允许搭建一定数量的临时构筑物。农村生活如果没有院子,没有菜地,没有车棚,没有鸡舍没有狗窝,那相对于城市住宅来讲,几乎就完全没有吸引力,只要人不愿意去,乡村振兴就是一句空话。
第二就是拓宽道路,两块宅基地之间的红线间距至少要做到4米,也就是围墙之间的间距至少要4米,另外次干道要6米,主干道要12米,不仅方便施工车辆的进出,业主的车辆可以直达自家院子,建筑的密度也会大大下降,同时檐口高度控制在11.1米以下。这些是我的建议,是根据我10多年农村自建房设计经验得出来的,供大家参考。
第三就是路网规划一定不能横平竖直,像潮汕地区的古民居村落,苏联的赫鲁晓夫楼,或者中国北方的村庄那样,整个就是一个巨大的棋盘格子,每一条道路都可以直线贯通,这种规划看上去特别像军队营房,像仓库或者工业建筑,没有一丁点的人味儿,如果开局就是这样,那无论将来的房子盖的多漂亮,整个村庄都不会有一点灵气。极大的概率会沦为文化的垃圾。你看所有那些漂亮的、人气很旺的古村古镇,道路都是蜿蜒曲折的。
路网规划一定要尊重现状,尊重周边环境,包括保留的重要建筑,以前的路网,有价值的大型乔木,水塘河流,要利用这些东西,做成景观或者公共区域,不要怕把路网设计得蜿蜒曲折,也不要怕每块宅基地不一样大,朝向不一致,好像会给平均分配带来困难。而应该是有钱的就买大一点的,没钱的就买小一点的,在一定范围内体现出贫富差距,反而更加公平,利大于弊,绝对的平均主义不仅不现实,而且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原则。
最后再总结一下,空心村的唯一出路就是推平了重建,哪怕一户一户的去谈判,否则乡村振兴根本就做不到。宅基地每块300平,建筑占地100平,院子200平,允许搭建临时构筑物,围墙间距4米,次干道6米,主干道12米,要绕开保护建筑,和其他需要保留的现状,道路蜿蜒曲折,宅基地有大有小,取消一户一宅,或者允许多个户头拼接合建。
最后我建议,每一个新村的规划要聘请专业的建筑师或者规划师,这个人要有农村生活经验,要有自建房设计和建造的经验,要有足够的美学修养,还要对乡村振兴有足够的责任感。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今后我的视频可能都会比较长,同时发视频的间隔时间会大大增加,一个月最多就两三条,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品质。我做了10多年的自媒体,短平快的观点已经输出完毕,今年我52岁了,希望能够带给大家尽量更加完整的、有深度的、有结论的信息。如果你都看到这里了,那欢迎你关注我的小号,新民居美学鲁工,在那里我会说一些跟工作没有关系的,闲聊的话题。东子楼和住宅公园的工作还在持续推进,欢迎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