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军械市场上的一场大戏正如火如荼地上演,而这场戏的主角非印度莫属。当谈到五代隐形战斗机的购置与研发时,印度这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国家,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孩子,不知该向东还是向西。尽管如此,它却以特有的“乐观”态度游走在美俄之间,试图为自己的空军添砖加瓦。

几年前,印度一度放弃了与俄罗斯的五代机合作项目,满心想着美国能慷慨地把F-35卖给自己,幻想着与中国的歼-20分庭抗礼。然而,事与愿违,美国并没有满足这一“美好”的幻想。即便是来自英国、日本、意大利和德国等国的“善意”建议,希望印度能在五代机项目上慷慨解囊,莫迪也显得分外犹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好不容易才看透了美西方那些“投资好项目”的真正用意。


如今,中国已拥有两款五代机,并为六代机的首飞准备就绪,巴基斯坦甚至可能迎来歼-35E,新德里的领导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所谓的“自主研发”仍然停留在PPT阶段,这种“尴尬”的局面让他们倍感焦虑。

就在这窘境之下,印度的老朋友——俄罗斯,以一种“救世主”的姿态出现了。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2月6日的报道,俄罗斯正在主动与印度洽谈合作生产苏-57的事宜。他们不仅愿意向印度提供成品苏-57,还乐意帮忙在印度建立生产线,助力其研发本土版的隐身战机。这一系列的欢快动作背后,其实藏着几个深思熟虑的盘算。


首先,俄罗斯由于乌克兰战争和美国制裁的双重影响,产能缩减成了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关键材料与零部件的缺失更是雪上加霜。通过在印度设立苏-57的组装工厂,莫斯科不仅能补全自用,也能继续维持它的一部分国际订单。其次,普京似乎希望拉拢印度成为其能源输出的重要对象,最后当然离不开的是助力印度提升军事力量,以便在国际事务中获得技术、政治和经济层面的支持。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印度媒体曾多次指出,印度在与俄罗斯的过往合作中多次吃亏。从苏-30MKI的采购案到FGFA项目,印度都曾在莫斯科的不成熟技术测试中扮演了“小白鼠”的角色。


苏-30MKI曾被誉为“新平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逐渐明白这个“新”只是更新了设备的旧瓶子,还因为它复杂的问题和高昂的价格而焦头烂额。而当年期待满满的FGFA项目,则让印度投入的50多亿美元石沉大海,俄罗斯依靠这些资金最终完工了自己的苏-57。如今,苏-57E的提案再次摆在桌前,承诺带来的生产线会不会又是一个绊脚石?

一旦这场交易得以落实,南亚地区势必掀起一波新的军备竞赛热潮,且不说印度是否会再次在技术上遭遇滑铁卢,单是南亚局势的变化,就已经足够耐人寻味。伴随着苏-57的“搅局”,不仅南亚区域的各国将重新审视安全局势,美国对印度的影响力也有可能受到遏制。


此时,俄罗斯提升苏-57产量的计划已在进行中,据称经过升级交付的机型将在2025年实现。尽管如此,俄罗斯的野心不仅限于苏-57,“将死”苏-75战斗机的研制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但这需要时间和耐心,在此之前,苏-57仍是其在国际市场上争夺订单的主力。

俄罗斯近年来在五代机市场的举措,表面看似强劲的同时,实际上夹杂着诸多隐忧。通过向印度出售尖端技术,普京迫切希望巩固俄罗斯在国际军贸中的位置,同时对抗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而对于中国而言,印度采购苏-57是否会打破南亚地区的军力平衡,成为中国歼-20的真正对手?这个问题不仅关乎印度自身的军备能力,也直接影响到南亚的地缘政治平衡。虽然在技术上,苏-57尚未完全成熟,但绝不能低估其潜在威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