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源】上海申铁

【编辑】倪炜

南汇支线5标

全线首座联络通道顺利完成


近期,南汇支线5标迎来建设新进展。东大公路站至临港综合区站盾构区间联络通道顺利完成,这也是全线首座施工完成的联络通道。


5标东大公路站至临港综合区站盾构区间,线路左线长约719.4米、右线长约714.7米,隧道纵坡为单向坡,最大坡度8.43‰,最小坡度2‰,隧顶埋深6.4米至9.4米,设1座联络通道。


本次施工的联络通道,长6.1米,宽3.2米,高3.05米,拱顶埋深 11.23米使用复合式衬砌的支护结构,采用冻结矿山暗挖法施工。


施工过程中,存在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土层松软、地下水位高等诸多挑战。面对重重困难,项目团队凭借丰富的专业技术积累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日夜钻研、反复试验,精心制定每一个施工方案,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确保本次联络通道施工顺利完成。


南汇支线全长约34.86公里,其中主线长约27.88公里,东支线长约6.98公里,全线共设6座车站,列车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临港新片区与东方枢纽、虹桥枢纽及上海主城区之间的快速联系通道,作为临港新片区辐射长三角的重要支撑,助力临港新片区实现“衔接内外、陆海空联动”的国际开放枢纽功能。

示范区线2标

水乡客厅站1区、7区基坑顺利封底


近期,上海示范区线2标水乡客厅站1区、7区基坑顺利完成封底,后续将进入车站结构回筑施工阶段。


水乡客厅站位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区,是上海示范区线、江苏水乡旅游线、浙江嘉善至西塘线的三线交汇同站换乘站。


车站为地下二层三岛五线车站,总长约1005米,是上海示范区线单体最长的地下车站,宽为13.8~55.3米,设5个出入口及5组风亭。车站主体基坑开挖最深处为25米,采用明挖顺作法,共设7个区施工。


1区基坑标准段开挖深度为21.9米~24.04米,设置5道支撑;7区基坑标准段开挖深度为21.9~23.1米,设置5道支撑,局部端头井设置6道支撑。

此外,目前3区基坑首道支撑已完成;5区基坑已施工至第4道支撑;2区、4区、6区计划下半年启动围护结构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面对基坑开挖“规模大、深度深、变形控制要求高”等难点,项目团队提前部署、统筹安排,在基坑开挖期间严格遵循“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和“快挖、快撑、快封底”的原则进行施工。进一步加强与各参建单位的协同联动,对每一层土方开挖进行针对性的施工组织安排,包括开挖任务单、分层降水报告、支撑强度报告、每日监测数据等,确保基坑开挖始终处于安全稳定状态。

示范区线14标

盾构机刀盘顺利下井

二期明挖暗埋段基坑封底


近期,上海示范区线14标迎来多个建设进展。盾构机刀盘顺利吊装下井;二期明挖暗埋段基坑顺利封底,为下阶段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14标施工范围包括芳乐路站(不含)至徐乐北路站(不含)的盾构隧道区间、明挖隧道区间、U型槽、路基段及涉河改造类工程,区段全长3242米。


刀盘下井吊装是整个盾构机吊装组装阶段难度最大、危险系数最高的一项工序。为确保顺利吊装,项目团队精心组织、提前筹划,制定了周密的施工计划,对相关作业和管理人员进行了细致的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

吊装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一台800吨主吊机及一台400吨辅吊机密切配合,将盾构机刀盘从地面缓缓吊起,在空中完成“翻身”动作后,准确下降至始发井预定位置,与盾构机盾身实现精准“合体”。目前,盾构机吊装施工已全部完成,组装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此外,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完成浇筑,二期明挖暗埋段基坑顺利封底,标志着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基本完成。


基坑施工过程中,为保证顶板的质量和强度,施工人员通过实时监测,把控混凝土的坍落度、温度等参数,确保浇筑质量达到最优。


上海示范区线全长52.4公里,途经闵行、青浦2个行政区,全线共设10座车站,列车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构建起连接上海主城区、青浦新城与嘉善、吴江等地的快速骨架交通。作为沪苏嘉城际铁路上海段,上海示范区线既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门户线,也是上海市域线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