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清渭楼广场上形式各样的“庆新春”活动不断上演,登楼远眺的游客络绎不绝,馆内展览人头攒动,休闲茶歇高朋满座,图书馆内少长咸集……数万人聚集于此,让这座历史名楼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一波“人流高峰”。


广场上,文化盛宴接续不断。八面龙旗开道,社火队伍如长龙般游入广场。数十面大鼓一字排开,身披红绸的鼓手挥动鼓槌,浑厚的鼓声伴着喜庆的节奏不断传来。财神们身着红袍,手持金元宝,笑容满面的向周围群众送去“福”和“财”,人群簇拥着财神,欢呼声、鼓乐声此起彼伏。 包青天的扮演者脚踩高跷、面容严肃,仿佛正在审案断案,周围观众被其威严的气势所吸引,纷纷驻足观看,现场气氛热烈 。





楼阁间,历史长河起微澜。朱漆门楼下,涌动的人潮与古建筑飞檐上的琉璃瓦交相辉映,绘就一幅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盛世图卷。 来自山西的游客王先生登上观景台,指着渭水两岸的楼群感慨:"唐代诗人许浑曾以‘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诗句,生动描绘渭水之畔这座千年名楼时,可曾想到今日这般繁华?”



展厅内,文明薪火永相传。来到清渭楼美术博物馆入口处,等待安检的队伍已经排起了长龙。大厅里,一幅幅珍贵的名家书画作品静静陈列。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潘天寿等名家大师作品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在近现代书画大家刘海粟的巨幅泼彩山水前,游客们或仰头凝视,或低声讨论,赞叹着那磅礴的气势与灵动的笔触。娄师白的花鸟画前,孩子们踮起脚尖,好奇地打量着每一笔每一色。而在这里举办的“迎新春书画 民间艺术”的作品展厅,剪纸、刺绣、皮影、面花、雕塑等民间艺术作品前更是围满了参观者,大家拿出手机,纷纷拍照打卡,为自己留下春节假期的美好回忆。




茶艺空间,茶事里的烟火人间。这座兼具古风与现代艺术的茶艺空间化身咸阳城市里的新春会客厅,此起彼伏的欢语声与茶具轻碰的脆响,编织出独属于清渭楼的新春交响。茶席区,冬日暖阳斜照在脸上,带着春天气息的微风缓缓拂过脸颊,大家围坐一起围炉煮茶,有朋友间的闲谈,更多的则是家人之间的“拉家常”,一起享受着春节假期的岁月静好,感悟生活点滴温情。


图书馆,流动的阅读盛宴。晨光初绽时,馆内书桌上已经挤满了备考族,充电插座成为战略要地,书本、草稿纸的翻页声此起彼伏;家长牵着孩子穿梭在书架与桌椅之间,轻声细语与翻页声交织成片,在这座知识宫殿里,独享喧闹春节之外的一份静谧。



暮色初临时分,清渭楼的轮廓灯次第亮起。广场上的众人依旧来来往往,登楼赏景的游客倚栏远眺。这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古建筑,在新春的喧闹中又一次完成了文明的接力,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交融、奔涌不息。


编辑:王靖宇

初审:杨向雄

审核:文 力

签发:郑双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