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一所乘着时代春风成长的大学。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是党中央交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政治任务,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化落实“三项共识”、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科教融合改革,激励引导全院科研教育工作者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我院开展了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教学奖评选工作。此次评选共设立3个大类6个项目。本期起将陆续刊登系列报道,挖掘每个获奖项目背后的故事,一起探索科研教育工作者心中的人文之光。
■2025年1月5日,卜宪群主讲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特别节目《天地有正气》第一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锚定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积极响应教育部“加大强基计划实施力度,支持实施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的号召,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卜宪群的带领下,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矢志不渝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致力于历史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突破。其“科教融合视域下中国古代史学科拔尖人才贯通式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在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教学奖评选中获“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为往圣继绝学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历史科学,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历史与历史科学的重要论述,对中国历史研究院提出“培养一批学贯中西的历史学家,充分发挥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作用”的殷切期望。在卜宪群的带领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通过科教深度融合、院所无缝对接,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构建新型史学人才培养体系迈出了坚实步伐,从根本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结合中国古代史学科自身特点,卜宪群带领团队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中融入丰富的价值观教育元素,坚持立德树人,把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放在首位,以期为推进中国历史学“三大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培养、储备后备力量。在实践过程中,2019级历史学专业本科生班获得“北京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023年,本科生丁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获得支教保研资格,在毕业后奔赴西部基层支教,于2024年回归历史学院攻读中国古代史学科硕士研究生。优秀学生的诸多事迹与行动,正是中国古代史教学团队立德树人成果的生动体现。
在卜宪群看来,历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阐释与弘扬。通过依托清史研究中心、简帛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中国古代史学科在冷门“绝学”学科发力,致力于培养满学、简帛学等方向的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卜宪群指导团队做好课程框架的设计谋篇与课程教学的稳步实施,先后开设了满语、简牍学概论、敦煌学概论、西夏学概论等一系列冷门“绝学”专项课程,鼓励本科生积极投身到冷门“绝学”的宏伟传承事业中来。这些举措不仅为冷门“绝学”学科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更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科教融合 贯通培养
创新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以促进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卜宪群深刻意识到,强教之基是为强师。因此,他带领教研团队,根据优中选优、强中选强的原则,充分发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的人才集群优势和资源汇集优势,加强高端师资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用好用足院、所高水平专家学者资源,以“强师”推进“强教”。
顶尖学者已就位,接下来的难点在于如何衔接学者与教师的双重身份。做好科教融合是关键。卜宪群团队从“鼓励师生深层互动”和“鼓励多元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进行了解答。团队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向互动,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上,不定期组织召开教师座谈会、师生座谈会,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鼓励教师追求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融合,把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团队不少教师参与了央视《典籍里的中国》《开讲啦》《探索与发现》等大型节目的录制,丰富了教学内容。
同时,团队还注重课程的针对性与规范性,推进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对于本科生,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注重启迪与引导,强调知识的有效传播,专业拓展课“秦汉史专题”广受学生欢迎,获评第二批国家级本科一流课程。对于研究生,则更注重课程的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研究能力,打造了“中国古代史学科前沿动态追踪与分析”“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史专题”“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100余门前沿方向课,为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轨道上快速成长,成为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保障。
资政育人 多元融通
彰显中国古代史现实功用
“经世致用”是历史学的鲜明特色。在教学实践中,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积极发挥历史学经世致用作用,献策国家战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和文化事业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三次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卜宪群分别就“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以及“中国历史上的吏治”进行讲解。他还每年都为新入学的中国古代史相关专业本科生以及硕士、博士研究生讲授入学第一课,在其中融入历史唯物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历史观和方法论,为学生树立守正创新、胸怀天下的榜样。
课堂之外,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重视理论与实践“两条腿”走路,引导学生从单一的理论学习逐渐转向理论学习与科研实践相结合,并为学生搭建起多元化科研实践平台,研究课题、学术团体、读书班……都成了学生们的“科研起跑线”。为更好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与多所地方院校、各级政府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建立了“古地图与丝绸之路研究中心”“古代中外关系史研究基地”“民间文献研究中心”“妈祖文化研究基地”“凉州文化研究基地”等,切实发挥学术研究助力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实现学科推进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双赢,也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平台。通过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学生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超越。
中国古代史学科与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合作拍摄的百集纪录片《中国通史》,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了中华文明的浩瀚图景,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该片与同名五卷本图书均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国古代史教师团队成员先后开设的“先秦史前沿系列论坛”“金文青铜器系列讲座”“甲骨缀合系列讲座”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传播正确的历史观、历史知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时至今日,卜宪群带领团队在中国古代史学科拔尖人才贯通式培养机制上的探索已取得初步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之路。他们表示,未来,将继续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继续深化科教融合,强化本硕博一体化育人机制,持续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教学与服务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史学人才,为中国古代史学科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责任编辑:王春燕
新媒体编辑:曾煜婷
如需交流可联系我们
点个“在看”不失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