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说过:“在福报很好的时候,要慢慢用、省着用。”

人的福气,也存在总量控制,若是你消耗太快,那么晚年就会凄苦。

同样的老人,但是每个人的精气神不一样,思维、言行、生活差别更大。

农村有句俗语:“人过六十岁,五地绕着走。”

如果一个老人,常去以下几个地方,甚至是怎么也绕不开,就是没有福气的人。



01

常去风月之地,说明夫妻感情不和。

《菜根谭》中说:“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之趣。”

贪念风花雪月,一方面是败坏了家庭的形象,老人为老不尊;一方面是夫妻感情不好,长期没有亲昵的举动。

想一想,一个老人,在某个场所,闹出什么事情来,被民警抓了。儿女为此,去派出所领人,这是多丢人的事情。也给子孙,上了一堂败德的课。

小区里,或者村里的人,知道某个老人,去了风月之地,这嘲讽的话,沸沸扬扬,导致家人都不好过。

促进夫妻感情,恩爱到老,这才是老人应有的行为。夫妻一辈子,也没有深仇大恨,何必计较那么多。

稍微一低头,赔上笑脸。往后的日子,就有了温情。

02

常去打工之地,说明你老年还很缺钱。

六十岁之后,有的人还很健康,就去打工,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他们不会以打工来束缚自己,而是可有可无。万一没有地方收留,也算了。

若是一定要去打工,这情况就不太好了。一是家庭的经济条件确实很差,老人不打工,就没有饭吃;二是家庭里,儿女败家、负债,或者有一个贪心的人,逼着老人也去赚钱;三是老人没有远见,五六十岁了,还要拼命买房,承担房贷。

人老了,去种几亩薄地,都气喘吁吁,何况是打工呢?

高端一些的职场,不会要老人。老人只能去帮他人盖房子,挑土,或者去洗碗扫地,做保安等。人很辛苦,收入还很低。

但凡有远见的人,在中年的时候,会准备退休金。比方说,缴纳养老保险,定期存储,学会理财。

过了六十岁,依靠退休金来生活。若是勤俭节约,还能有一定的存款。

打工不是刚需,而是发挥余热,消磨时间,这就会让家庭变得更加富有。



03

常去免费之地,说明你喜欢贪小便宜。

古人有句忠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从现实来说,免费的,就是最贵的。

很多老人,不管家庭是否富有,就喜欢贪小便宜。哪里有免费的东西,有大甩卖,就去哪里。

若是老人不注意,可能因此摔倒,被挤得承受不了。

也有商家,借助免费活动,让老人买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或者骗着老人买一些保健品,养生用具。

有一段时间,海南海口网民“帅大叔”发视频称,母亲要参加“40元4天3晚桂林低价游”。想一想其中有套路,因为这点钱,车费都不够。

母亲非得要求,网民只能向大家求助,也希望有关部门注意,把活动取消。

果不其然,桂林的旅游部门经过调查,发现该旅行团组织的老年人旅游活动,存在不合理低价游,地接社导游李某、黄某涉嫌向旅游者虚假宣传兜售物品......

想一想,若是这位母亲参加了活动,肯定要掏一大笔钱。

另外,一些老人,去免费的餐厅蹭饭,体现了素质很低,占用了公共资源,也是消耗福气的做法。

04

常去治病之地,说明你的身体每况愈下。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一个六十岁的人,常常去医院,要么是自己长期患病,要么是家中的父母、老伴有病。肯定不是好事。

别以为,到了病房里,人会好起来。要知道,偶尔去一次,确实是药到病除。但是常常去,那就是身体扛不住了,已经耗尽了精气神。

我的姑爷,去年中风,在医院住了半个月。今年春节,初三就再次住院,旧病复发了。

最近,姑爷在医院一个月,也不见好转。什么时候出院,还不知道。

这医院,多去一次,病痛增加一点点。

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不管你有多少钱,多大房子,都是命苦的迹象。

坐在一万块的轮椅上,拿着金子做的拐杖,聘用一个年轻的保姆,都不如自己慢慢悠悠走路。幸福不幸福,一目了然。



05

常去垃圾之地,说明你生活状况很糟糕。

有一种老人,什么都舍不得扔,这会导致屋里的环境很差。

有一种老人,什么都往家里搬,这就是差上加差了。

屋里都是废旧的塑料瓶子,旧木板,还有沾着泥土、口水的纸张,这哪能是人住的地方?

把生活的环境变得糟糕了,人的生活水平会下降,心情也会糟糕。

很多老人,总是去找垃圾,因此儿女很讨厌,也不上门了。这孝道就降低了几分。

当老人之间,争斗垃圾的时候,几分钱的事情,可能导致动手,引发几百块,几千块的医药费,这真的是得不偿失。

若是家庭穷得叮当响,儿女也不管你,非得去捡垃圾,也是糟糕的样子。

06

时光无情,人都会老。但是如何才能晚年幸福,还得深度思考,积极谋划。

若是老人确实很困难,应该和子女商量。能够帮助子女把家业撑起来,子女富有了,老人还是可以沾光。真的不要瞎折腾,毫无秩序地去寻找福气。

当然,儿女们,看到老人乱走,应该管一管;老人生活很难,应该帮一帮。

人老了,出门是去寻找风景和快乐的,而不是去寻找痛苦的。

亚里士多德说过:“知识是为老年准备的最好的食粮。”

从今往后,多学知识,多去正能量的地方。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