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橙旅游】随着初八(2月5日)“开工大吉”的祝贺声,2025年春节假期落下帷幕。对于这个最长春节假期,文旅人心中依依不舍,因为这次的春节除了时间长,又有了新的变化。

数据显示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旅游研究院报告也指出,一路生花的春节假日奠定了全年旅游经济高开高走的市场基础,有力提振了旅游强国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但据品橙旅游观察,今年春节文旅市场的热点指向,都在一个词身上:IP!



春晚大IP:打卡分会场举办地

来自重庆、武汉、无锡等春晚分会场举办地的朋友都和品橙旅游“控诉”,分会场人很多,有些地方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去哪儿数据显示,今年的春节晚会化身“行走的种草机”,带动分会场城市旅游热度飙升200%。

“今年的春晚简直是旅游宣传片!看春晚时重庆分会场的山城夜景太震撼了,我连夜订了机票,初二就带爸妈来洪崖洞、千厮门大桥沉浸式体验春晚里的山城夜景!”广州游客周女士表示。

携程平台数据显示,受央视春晚影响,重庆旅游的搜索热度环比上涨超50%,其中在春节假期首日,重庆的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71%。

在蛇年春晚上大放异彩的武汉春节文旅市场火爆,一度冲上热搜第一,搜索量同比暴增1160%,游客预订量同比增长117.65%,增幅位居全国十大热门城市第二位。武汉地标美食以长桌宴的形式迅速拉升了武汉美食的热度,春晚同款长桌宴吸引不少游客及市民打卡,消费体验“长桌宴”的食客日均3000人次左右。

而无锡旅游也因“春晚”迅速升温,除夕和大年初一两天,无锡的热度增长185%,初一外地游客接待量比同期增长93%,春晚大IP效应正在显现。

各地政府紧紧抓住“新身份”,纷纷推出主题活动。特别是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专门推出的“跟着春晚去旅行·璀璨重庆”主题活动,涉及景区景点包括两江四岸、云端之眼、WFC观景台、龙门浩老街、弹子石老街、山城巷、十八梯、磁器口古镇、重庆大剧院、大足石刻等,相关文旅活动包括夜景夜游、两江游、春晚舞台体验、山城巷天灯节、十八梯非遗灯会、第五届长嘉汇新年灯会、重庆非遗灯会、磁器口古镇春节民俗秀、融创文旅城新春艺术秀、2025年春晚吉祥物快闪及打卡活动、剧场和演艺新空间演出等。

无锡雪浪山因春晚一夜成名,景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春晚以及各类文旅新场景的带动下,景区旅游持续升温,春节假期预计将接待游客6万人次,同比增长一倍以上。春节期间,“天空之境”区域保留春晚直播画面原貌向公众开放,一旁还设置了春晚主题打卡背景墙,让市民游客沉浸式体验春晚同款现场。

去哪儿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春晚是一个自带流量的文化大IP,每年都能吸引大量观众的关注。特别是今年随着春节申遗成功,春晚文化IP所呈现的浓郁的文化仪式感、地域特色、非遗元素等都成为由观众转化的游客们持续关注的焦点与吸引物。此次春晚分会场以城市地标为舞台,通过武汉黄鹤楼的诗意灯光、重庆洪崖洞的立体山城、无锡惠山古镇的江南雅韵、拉萨布达拉宫的雪域圣境,精准传达出了各分会场城市的独特文化符号。春晚过后,这些城市的搜索量和预订量大幅增长,部分酒店甚至满房。这也表明,借助大型文化活动和城市IP的打造,能够有效带动旅游经济,激活文旅消费。

影视大IP:德州“旧金山”

2025年,是电影界的“大年”:“史上最强”春节档诞生。据灯塔专业版,截至2月4日20时10分,2025年春节档(1月28日-2月4日)总票房95.82亿元(含点映及预售),大幅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票房纪录,观影人次达1.84亿,同样刷新了中国影史春节档最高人次纪录。截至目前,《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为档期票房前三名。2月6日午间,影片《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突破57.79亿元,超过《长津湖》,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长津湖》《李焕英》等曾经的冠军纷纷发布海报对3岁小哪吒表示祝贺。而其主题手办盲盒也受到追捧:《哪吒之魔童闹海》天生羁绊系列手办随着电影热度的走高,在泡泡玛特的各个渠道售罄。


来源:猫眼 数据截至2025年2月7日上午9时



与《哪吒》和《封神》取材不同的是,《唐探》走出一条历史探案喜剧之路,轻佻的风格加上凝重的内核故事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举拿下22.4亿票房。

与影片同样火爆的是位于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影视城,自“跟着电影去旅游2025跟唐探·贺岁游”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以来,电影《唐探1900》拍摄取景地“唐人街主题园区”,吸引数万游客前来打卡,迎来春节假期旅游“开门红”。

公开资料显示,这座将近20万平方米的“旧金山唐人街”, 由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6000余名建设者用7个月的时间1:1还原了当年的景象。项目共有189个建筑单体,包括唐人街、三藩市街区、欧洲街等影视园区。为了呈现真实性,中建三局累计开展百余次访谈,请教西方建筑学教授专家,了解西方建筑建造特点,力求最大限度还原历史场景,最终细致入微地“刻画”出唐人街的协盛堂、中国大戏院、旧金山议会厅、有轨电车的车轨以及街灯、标识、亮化、涂鸦等元素。

2月1日,乐陵影视城宣传经理徐恬睿告诉九派新闻,“唐人街主题园区”是为配合《唐探1900》的拍摄而建,后期该园区将配合其他电影、电视剧进行拍摄,今年正月初一至初七限时开放。开放第一日,入园人数破两万,“后几日的游客数量比第一天少了一些,大概每天会有一万多名游客入园”。

近年来,影视IP对于旅游目的地影响不胜枚举,如电视剧《狂飙》让广东江门名声大噪,电影《去有风的地方》则让云南大理成为旅游热搜榜上的“世外桃源”。这些影视作品的热播带动了取景地的旅游热度,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打卡。浙江横店更是从影视城成为了5A级景区。乐陵影视城能否成为北方的横店尚未可知,但是对于游客来说,旅游与影视都是造梦工厂,都是远离寻常日子的休闲方式,借力影视IP正是旅游目的地弯道超车的快速通道。2月6日,北京市东城区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影视拍摄服务优化的若干措施”,其中提到“探索影视+文旅‘破圈’新场景,打造影视文化会客厅、影视旅游目的地”,看来一些地方政府已开始了影视IP大动作。

IP依然是旅游之魂

从今年春节的几大热点来看,大IP依然是文化旅游的核心,它不仅代表自己独有的个性或稀缺性,也能够提升旅游景区或旅游产品的识别度、重游率、品牌溢价,带动二次消费,特色化的IP可以体现文旅产品的主题性、独特性、故事性、互动性、引爆性和延展性等,从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和兴趣,扩大了消费的边界。

但同时,IP是非常宽泛的概念,如何更好地与大IP合作,是旅游业者们关注之一。


©摄图网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沉浸式文旅产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卜希霆认为,构建“IP+文旅”全产业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这需要从内容创作、产品开发到市场营销的全链条协同创新。一方面要注重IP内容的持续更新和迭代;另一方面要加强与旅游要素的深度融合,开发主题酒店、特色餐饮、特色产品等衍生业态。同时,高度重视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倍增效应。

他建议,各地政府要高度重视文化IP的有效转化,积极推进在地文化IP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方主体协同发力,共同构建一个以文化创新为引领、以游客体验为核心的新型文旅生态。这不仅是对传统文旅模式的突破,更是对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积极回应。

首先,做好文化IP与地方特色结合的游径开发。在地文旅部门和旅游企业合作开发融合IP的特色旅游线路。比如围绕地方特色美食影视IP,打造美食之旅线路,游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还能参观影视拍摄地、美食制作工坊等。对线路进行统一的包装和推广,在线路宣传册、官方网站、社交媒体上进行展示,提供预定服务。为了吸引更多游客,可以在线路中设置限量版的IP纪念品赠送环节。

其次,持续开展文化IP主题节庆活动打造。定期举办与IP相关的主题节庆活动。例如以春节晚会为IP,可以在春节期间举办春晚文化节,活动包含春晚经典节目互动与具身参演、春晚主题展览转化等。对于影视IP,既可以举办影展、首映礼、演员见面会等活动吸引粉丝和游客,亦可以借鉴“跟着团长打县城”“流放宁古塔”模式在影视基地与IP连接紧密的场景开发角色扮演与剧情模拟体验。在节庆活动期间,配套设置IP文化创意集市、IP主题夜游等,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收入。

第三,积极推进社区参与共建共享。流量经济时代,文化IP关键在用,各地要适时调动社区居民参与到“跟着IP去旅行”的全过程。通过文化IP与旅游要素的充分结合,让文化IP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旅游既是产业亦是民生,调动社区居民参与IP共创,同时也能从旅游经济中增收,促进当地社区与IP旅游项目的共同发展。

第四,通过建立长效运营机制进一步强化文化IP运营能力。要注重文化IP本土化创新,避免同质化、低价化竞争。同时要加强与融媒体平台的全方位合作,构建多元化的传播矩阵。在具体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注重细节打磨。要通过场景化设计、故事化表达、情绪化开发,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与精神体验。

卜希霆说:“优质的文化IP能够构建起情感共鸣的空间,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文化认同和精神满足。这种深层次的文化体验,正在成为文旅消费与时俱进的时代刚需。”(品橙旅游Lisa)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