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蛇年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
由此可见,国内旅游业依然保持稳步向前。
然而就在舆论热议之时,一位在国内操盘多家景区的朋友L君却忧心忡忡的找到劲旅君询问:
是不是国内很多景区这个春节生意真的非常好啊,但是为什么自己操盘的景区有一个算一个,春节期间的业绩全部断崖式下跌呢?!
劲旅君随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一轮小调研,访问多家景区春节期间的经营业绩,然而得到的反馈却着实令人意外。




01
朋友A君在华北地区操盘一家主题乐园类景区,算是当地区域头部景区,今年春节客流量和营收双双下滑超过30%以上。
“我们这还算是业绩坚挺的。”
A君透露,同区域周边大小景区春节业绩普遍低迷,中小景区业绩大多断崖式下降,有些甚至同比腰斩,惨不忍睹。即便是区域内数一数二的大景区/头部景区,春节业绩也属于勉强维持,同比往年不出现大幅下滑就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
朋友B君在东北操盘一家温泉度假类景区,谈及今年春节业绩时,连用一串“非常差……”来形容,按照她的说法,景区业绩差到什么程度呢,差到数据羞于让自家员工知晓。
朋友C君在西南操盘一家山水类景区,今年春节业绩爆掉70%以上,创下近五年以来的新低。没被疫情打倒的这位行业老手,却被这波超低业绩干到自闭了,他甚至开始怀疑,到底是自己跟不上时代了,还是这个行业彻底完蛋了?
朋友D君在华中经营一家农场类景区,面对劲旅君的调研,她叹气称,由于春节客流量再创新低,已经无心无力帮忙提供具体的客流量和营收数据了……
劲旅君统计显示,参与调研的几十位景区操盘手中,除了一位明确表示景区春节营收出现超过10%的增长,一位表示春节业绩勉强跑平旺季节假日水平之外,其余均反馈景区今年春节客流量和营收双双爆降,多位表示景区业绩创下近几年新低。

02

不仅是国内中小景区春节业绩崩盘,头部景区也开始出现业绩承压,增长乏力的现象。
今年春节景区类上市公司中,多家国内头部景区客流量拉胯。
例如,九华山客流量47.1万人次,同比去年春节的47.19万人次,勉强持平;黄山客流量超20万人次,同比去年春节的20.8万人次,基本相同;长白山客流量7.57万人次,也基本持平。
头部景区不仅客流量触及天花板,游客消费亦明显下跌。
有朋友春节期间在西部某网红头部景区考察发现,大众在景区的人均消费额持续下降,已经降到20元以下,一旦客流量增长失速,景区营收崩盘就在眼前。
去年劲旅君曾抛出过一个观点:国内景区行业呈现明显的“二八现象”,即全国20%的头部景区吃掉了80%的客流量,导致景区行业两级分化严重,头部景区依靠掠夺中小景区的存量市场,在短时间内确保自身业绩的稳定增长。
如今看来,头部景区阵营中也开始显现“二八现象”,客流量进一步被更强势的金字塔尖景区吸走,那些实力羸弱的头部景区将沦为更强者的垫脚石,和中小景区一样遭遇生存瓶颈。
03
这个春节,为什么国内景区的生意开始崩盘了?
一个客观的原因在于天气。
今年春节期间,国内多地遭遇极端天气情况。例如,长白山在1月28日除夕当天遭遇暴雪,对客流量产生严重冲击。
B君解释,受到今年东北整体气温偏高,再加上春节假期比往年更早影响,景区春节客流高峰来的比往年更晚,给业绩带来不利影响。
C君叹气抱怨,今年春节初一初二气温骤降,初三到初五又是连绵大雨,导致连续五天景区客流稀少,只有初六初七勉强客流量回升,赚了点本钱。
另一个客观原因在于今年大众旅游半径更大,中长途旅行、出境游的加速复苏让大众有了更多旅游选择。
A君向劲旅君分析,去年春节受到消费降级、国际形势等多重因素影响,其实很多本地游客还是以中短途周边游为主,使得本地景区客流量迎来一波爆发式增长。但是今年春节,很多本地游客无论在心态上,还是花费上,明显不再保守,大家开始扎堆外流。而来到本地的外地游客又更青睐网红景区、头部景区,使得很多依赖当地休闲度假型游客的景区客流量锐减。
还有一个少有人注意的客观原因,那就是今年春节很多景区在活动、策划、项目等方面的投入锐减,导致景区缺乏足够吸引大众的营销噱头,进而无法有效引流变现。
D君向劲旅君透露,2023年以来景区运营愈发艰难,去年开始大幅缩减各类成本,以往每年春节多多少少会投入些预算,引入点新项目、搞点新活动,哪怕是搞点门票促销活动之类的。但是今年春节,鉴于去年各个节庆的投入产出比一般,再加上降低成本的硬要求,景区干脆选择“一动不如一静”,虽然看似丢掉了春节的收入,但由于没有投入,里外一算账,也不算太亏。
“毕竟景区要先活着,才能考虑赚钱的事儿。”D君无奈解释。
04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讨今年春节景区行业糟糕处境时,A君向劲旅君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
在他看来,天气因素也好、经济环境也罢,这些客观原因终究只是表象,真正将景区行业托向谷底的核心因素只有一个——整个景区行业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出现了短时间内难以逾越的巨大瓶颈。
事实上,今年春节的电影行业给整个大消费领域敲响了警钟。
众所周知,这两年国内电影行业持续低迷,去年票房表现尤为拉胯。很多电影行业从业者将这一现象归咎为大众的注意力被短视频、短剧吸引,导致没有人再愿意进入影院花几十块钱看场一两个小时的电影,甚至开始哀叹电影产业即将走向末路。
然而,今年春节一部《哪吒之魔童闹海》7天50亿+的票房奇迹,彻底粉碎了“大众不再热衷看电影”的论调。《哪吒之魔童脑海》、《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唐探1900》等多部优质大作造就春节档近百亿票房的表现更是给国内电影产业打出一波开门红。
不是大众不爱消费了,而是值得大众消费的好东西太少了。
有网友为此调侃,电影从业者一边抱怨大众不去影院,一边非要将一坨坨“翔”强行塞到大众嘴里,还要让大众掏钱,哪有这样的道理?!
“景区行业何尝不是如此?”
A君反思,最近他在翻阅游客给自己操盘景区的差评时发现,绝大多数游客都在抱怨景区服务差劲、产品无聊。景区从业者不去反思自己在产品和服务方面的问题,反而一味抱怨游客不来了,这完全是本末倒置。
当一个景区没有新鲜的游玩体验、没有引发情绪共鸣的表演、没有足够吸引人的新景色,大众凭什么去消费,你不崩盘谁崩盘?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但凡这两年能在产品和服务上有一点点突破的景区其实无一例外都火了,雪饼猴带火的长春动植物园、开封媒婆引爆的大宋武侠城、《跟着团长打县城》引出了临沂红嫂旅游区……
归根结底,这两年大众对旅游需求的要求更高了,但景区却没有及时升级供给质量,这是当下景区深陷经营困境的根本原因。
A君同时坦言,自己现在非常清楚的意识到问题所在,去年也想了很多办法尝试破局,不过皆收效甚微。或许是眼界有限,或许是能力不足,当下景区从业者们大多尚未在一团迷雾中找到突围方向。但越是这样,他反而越期待,景区行业今年能够出现一个类似《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超级爆品,透过其破局经验给景区同业们更多启发和参考,帮助大家一起突破瓶颈。
毕竟,常年沉浸在一线的景区操盘手们的学习领悟能力向来是一流的,他们缺乏的只是点拨、机遇与时间。
都说不破不立,如果春节的一次崩盘,能唤醒整个行业的创新力,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