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哈尔滨,这两年的冬天真是太“热”了!

特别是哈尔滨中央大街,继前年一家咖啡店将冻梨和咖啡巧妙融合,火出了圈后,去年借了《玫瑰的故事》的创意,推出了冰雕“黄玫瑰”,成功地把“黄亦玫”刘亦菲吸引了去。

效果当然是说不出的好,无数人纷纷前来打卡,都说“ 哈尔滨文旅太会了”!


而这里,也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家乡,更是前两年根据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人世间》改编的同名大热电视剧的拍摄地。

梁晓声曾在一次访谈中深情地说道:

“我是喝松花江水长大的,家乡的土地养育了我,我能用文字记录家乡人的生活,对我来说是最大的快事。哈尔滨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故乡的人、故乡的水,哪怕是一草一木都是我的创作源泉,都能唤起我澎湃的创作热情。”

这段话不仅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厚感情,也揭示了他创作的源泉和动力。《人世间》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展示了近五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梁晓声家庭的影子。


周秉昆的父亲是一位支援大三线的建筑工人,而梁晓声的父亲是他们家族史上的第一个工人,也是一位建筑工人。

周秉昆的工作单位是酱油厂,而现实生活中,梁晓声的小弟弟就曾是正阳河酱油厂的工人。

梁晓声和他的朋友们则是大哥周秉义的原型。

这种巧妙的融合使得作品更加贴近生活,引发读者的共鸣。

而关于梁晓声的家乡,山东荣成和哈尔滨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的父亲在少年时期就跟随乡亲们闯关东,来到东北这片土地上,并在这里娶妻生子,扎根下来。梁晓声曾在接受采访时说道:

“我7岁的时候,父亲便离开哈尔滨市建设大西北去了,每隔两三年回来一次,但是他浓重的山东口音始终没改过。”

不过,梁晓声对山东荣成这个祖籍地却并不熟悉,因为父亲那一辈三代单传,家乡没有父系的亲戚,唯一一次回乡探亲,他却因故未去。

在《人世间》中,光字片的描绘也融入了哈尔滨的历史元素和现实生活场景。


早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哈尔滨就聚集了从苏联逃亡过来的人以及来自山东、河南等地的流民。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烧荒铲地,盖起了房子,形成了光字片这个独特的社区。而梁晓声家族也曾在这里生活过,他们亲身经历了那艰难岁月。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梁晓声的大弟一家三口、小弟一家三口以及父母和舅舅的一家,共计四家人挤在28平方米没有阳光的小房里生活。周秉昆一家就曾在类似的环境中度过一段艰难的时光。

正是这些亲身经历让梁晓声能够更加真实地描绘出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如今,当我们漫步在哈尔滨的街头巷尾,或许能够感受到那些曾经在历史长河中挣扎求生的人们的艰辛与坚韧。而这份坚韧也正是梁晓声想要通过《人世间》传达给读者的。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触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感受家乡的温暖和力量。如果你对《人世间》这部作品充满好奇那么不妨带上它去哈尔滨走一走、看一看。

在那里,你可以追寻着周秉昆的足迹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你可以站在松花江畔想象着梁晓声笔下的家乡情怀;你还可以走进山东荣成探寻梁晓声家族的根源。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