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电影春节档挺热闹,我特别关心的两部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和《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成绩形成了鲜明对比。

《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一路高歌猛进,已经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预计能突破100亿;而《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的票房却显得有些惨淡,仅仅收获了 近6 亿元。

尽管电影的品质并不能直接以票房高低论,但这确实是大众以脚投票的事,太过悬殊的对比中还是体现着一种必然性。


那么,同样是备受期待的影片,为何票房上会有如此巨大的差距呢?不得不说,《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在多个方面都难望《哪吒之魔童闹海》的项背。

先谈谈编剧方面。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立意高远,试图展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这一宏大主题,然而实际呈现却略显概念化。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时长,按理说足够充裕,但对于 “侠之大者” 在实战中的诠释,仍有所欠缺。

很多时候,角色只是空喊口号,真正能让观众切实感受到郭靖侠义精神的情节并不多。

反观《哪吒之魔童闹海》,整个故事紧密围绕“寻找真我” 展开。哪吒从出生便被贴上魔丸的标签,他在一路的挣扎、反抗与成长中,不断探寻真正的自我。

这种主题表达清晰明了,观众很容易跟随哪吒的情绪,代入感极强。

但正如很多观众指出的,关键还不是这个,而是选角

导演面临的状况差别很大。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动漫电影,导演饺子可谓幸运至极,完全没有选角的困扰。毕竟动漫中的人物都是通过绘画创作出来的,整个创作团队能够毫无阻碍地按照导演的构想,将角色最大程度地呈现出来。

既不用担心演员的外貌、演技与角色设定不符,也基本不会有创作团队之外的人对导演指手画脚,要求某个角色必须按照其想法来设计。

这就使得影片里的所有角色都能精准地体现导演脑海中的形象。完全看导演和他的团队的“头脑风暴”和技术能走多远了。

徐克就没这么幸运了。


在《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里,配角们的表现十分出彩。梁家辉、吴军等老戏骨,一出场便气场十足,演技更是无可挑剔。新人演员张文昕饰演的华筝,让人眼前一亮,甚至成为影片的最大亮点。

肖战饰演的郭靖,虽未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成功立起了郭靖的人物形象。

然而,问题就出在黄蓉这个关键角色上。

庄达菲饰演的黄蓉遭到观众的诸多批评,从外貌和个性表现方面,都与大家心目中那个容色照人、绝顶聪明、古灵精怪的黄蓉相去甚远。

黄蓉在《射雕》故事里至关重要,她不仅是郭靖闯荡江湖的重要伙伴,更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人物。

但在这部电影中,黄蓉这一角色未能立住,致使整个故事仿佛缺失了灵魂,甚至有人认为这是影片失败的主要原因。

这不禁让人怀疑,徐克作为知名大导演,选角能力毋庸置疑。那为何会出现主角黯淡、配角出色的情况呢?

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猜测,徐克或许在选主要演员时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影视圈的情况错综复杂,资本、投资方等各方势力都可能介入。

倘若导演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选角,影片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就像《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本拥有优质的 IP、知名导演以及一众出色的配角,却因主角选角问题,导致影片失色不少。

从观众的反馈便能看出,大家对《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颇为失望。


原本都期待徐克能打造出一部经典武侠片,重现当年《新龙门客栈》《笑傲江湖》的辉煌。但现实却很残酷,影片上映后的口碑和票房都不尽人意。

而《哪吒之魔童闹海》则截然不同,它延续了前作《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良好口碑,票房一路高涨。观众对这部动漫评价颇高,不仅因为其精彩的剧情,还因为那些设计得十分讨喜的角色。

可见,想要影片成功,还得让导演在选角方面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让合适的演员诠释角色。编剧也需下足功夫,讲好故事,避免只有空洞概念而无实质内容。你说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