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同志是江西党组织的创始人之一,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



1925年夏天,方志敏在家乡湖塘村秘密成立了农民协会,带领贫苦农民与地主展开斗争。那年天旱歉收,到了秋天,许多贫苦的农民发愁交不起租,还不了地主的债。地方豪绅却还在逼租逼债,使穷人无路可走。党小组和农民协会决定发动农民抗租抗债。

方志敏召开了贫雇农大会,对大家说:“今年地主收租讨债时,我们就要求减租减息。如果地主不肯,咱们就跟地主斗,不交租,不还债!”农民们都害怕地主,不敢行动。方志敏带领一部分积极分子先把一个地主抓了起来,要他减租,并把借据还给农民。这样一来,农民们有了劲头,都准备跟着方志敏干。不料,方志敏的五叔、同为地主的方雨田跳出来,带头对抗农民运动。其他地主不敢收租收债了,方雨田却气急败坏地质问方志敏:“我是你亲叔,你该不会六亲不认吧?”

方志敏觉得,不把方雨田的气焰打下去,斗争就不能取胜。他对大家说:“你们不要以为方雨田是我五叔,我就会询情看面子。他既是地主,又和我们对抗,咱们就跟他斗争到底!

天晚上,他带领全村的贫雇农,手拿铁叉、锄头,包围了地主方雨田的大院,而冲在最前面的就是方志敏。

方雨田紧关大门,躲了起来。几个农民翻墙进入方家大院,把门打开,大家一下子冲了进去。方雨田狗急跳墙地拿刀想行凶,农民夺下他手中的刀、用绳子把他捆了个结实。地主方雨田被斗倒了,震动了整个弋阳县。



就这样,江西的农民在方志敏的领导下搞起了革命,农民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后来农民还从漆工镇警察所里缴获了两条半枪。一条是“汉阳造”,一条是“三八式”,还有一条截去枪托的“九响毛瑟”。这就是在赣东北地区广为流传的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的由来。方志敏带着那半条枪,有时穿件灰袍子,化装成商人;有时光脚穿草鞋,化装成农民,四处宣传鼓动,领导革命运动。

1934年11月24日,方志敏率红10军团和红20师向皖南前进,遭遇国民党部队11个团的围剿。方志敏见王耀武部孤军深入,遂决定在谭家桥一带伏击,但由于地形不利,指挥失误,伏击战打成了遭遇战,红十军团损失惨重,19师师长寻淮洲亦在战斗中牺牲,局势更加恶化。

谭家桥之战后,国军各部向苏区进逼,红十军团的战斗环境日趋恶化,只能藏身深山之中风餐露宿,伤病员日渐增多,士气亦大受打击。方志敏请示中央苏区,要求将部队带回赣东北休整,获得批准。参谋长粟裕主张趁敌人合围未完成之际大胆穿插,但军事指挥权在刘畴西手中,他认为部队连续作战多日,需要休整,粟裕只好把重武器留下,带着1000人的先遣队先行突围。

方志敏当时也在先遣队中,见刘畴西大部队没有跟上,于是让粟裕带着政委乐少华和政治部主任刘英先走,自己返回去劝说刘畴西赶紧突围。由于休整了一天,红十军团大部队未能在敌人完成合围前突围,错失了突围的大好机会。怀玉山之战,红十军团2000余人被20个团的敌人重重围困。1935年1月27日,刘畴西被捕,两天之后,方志敏被捕,至此成立不久的红十军团覆灭。



粟裕见大部队没有跟上来,身后枪声不断,得知战友们均已牺牲,只好带着先遣队来到闽浙赣苏区,以400人残部建立浙西南游击区,任挺进师师长。这三年期间是粟裕军事生涯中最艰苦的一段时期,但他灵活应用游击战术,始终没有被消灭,一度发展至1600人,并磨炼出一位百战军神。并在1948年9月16日,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对重兵守备的济南进行大规模进攻。粟裕指挥7个纵队,仅用8天时间便攻克济南,歼敌10万余人,俘虏山东省政府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为红十军团报了大仇。

方志敏(1899-1935),弋阳县人,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省农委书记。领导"弋横起义",创建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等十军,是土地革命时期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主要领导者。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1928年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34年10月不幸被俘。在监狱里,方志敏表现了共产党人的"耿耿忠心、铮铮铁骨",并在狱中写有《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可爱的中国》等名著。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