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怀和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推动松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松江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近期广泛发动机关党员、青年乃至社会各界共同围绕“上海之根・根在松江”主题,聚焦探源、红色、文化、人物、行走、品味等关键词讲好松江故事。经前期组织征集和筛选,在“1号先锋”公众号等媒体平台集中展示一批优秀作品。

本期讲述人:沈丹丹

松江区人民检察院 书记员


上海之根,根在松江。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检察院的沈丹丹,今天为大家讲述的是顾绣。

起源于明嘉靖年间,因松江府进士顾名世家而得名,他修建了一座园林名为“露香园”,安排了许多妇女从事刺绣,从此名震天下的顾绣逐渐发展,因此又称“露香园”顾绣。

有别于苏、粤、湘、蜀四大名绣,它专绣文人雅士的书画作品,这与松江府有着很大的关系,明代有很多文人士大夫长期居住在松江。明代这些住在松江府的文人士大夫热爱生活,富有高雅的文化爱好,在这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下,刺绣虽是闺阁女红活动,但绣的大多数是跟松江画派、跟云间书派相关的一些题材。

在盛行于世的松江画派、画风熏陶下,顾家女眷研究继承宋代“闺阁绣”的艺术特色和技巧,通过深刻观察、细心揣摩,以及更高层次的艺术追求与情致表达,创造出了散针、套针、滚针等针法,臻于模仿绘画的笔墨技巧,进而开创了独特的“画绣”流派,以技法精湛、形式典雅、艺术性极高而著称于世。顾绣所绣的山水、人物、花鸟均精致典雅、栩栩如生。

也正是有了这些文人士大夫的影响,松江府才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顾绣后来能以观赏性的画绣传世,在文人士大夫的倡导下,受到官府和民间的广泛推崇,在明代盛极一时。

历经400多年的盛衰变迁,顾绣至今仍在上海松江等地区传承与发展。2006年,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初,松江相继成立了“顾绣工作室”与“顾绣研究所”从事顾绣保护和传承工作,现在顾绣也在创新求变,不断进行改良和创新,加入了现代元素和新技术,让这门传统艺术在不断创新中保持生机和活力。

当前,全市在大力推广顾绣,开设了许多课程,普通人也有了接触的机会,我也有幸参加了课程,学习顾绣的基本技法,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顾绣所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松江见证了顾绣从家庭女红到商品生产,再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辉煌历程。在这片热土上,顾绣艺人们薪火相传,不断创新,将这一古老技艺发扬光大。


供稿:1号先锋

编辑:王红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