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捐100元。”在五河县临北回族乡十里城村文化广场的捐款登记处,83岁的老党员耿家珍颤巍巍地向捐款箱内投入从布衣口袋里掏出卷好的现金。这场由临北回族乡民政事务所发起、各村组织开展的“救急难”基金爱心捐助活动,在喜庆祥和的春节期间陆续开展,募集的善款将结合上级民政部门按比例拨付的资金,为村内因病、因灾、因学等突发困难的家庭筑起希望之舟。
精心谋划架起连心桥。春节前夕,乡党委、政府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布置“救急难”基金的募捐筹措工作,由各村结合村情特色精心组织开展募捐工作,让村民自发地参与到基层治理当中来。各村通过心连心微信群、村级大喇叭等宣传方式让村民知晓此项工作的意义,各村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在增加节日喜庆祥和的氛围的同时,吸引村民前来观看对“救急难”基金的工作意义进行再次宣传。
多元参与共绘同心圆。在十里城村捐款首日,村文化广场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在外打拼的村民王璠,当天从外地赶回来捐出2000元;老党员、村内种粮大户、村内办企业的老板、普通村民等纷纷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更令人动容的是,在外务工过年不能回乡团圆的村民通过心连心微信群远程参与,20元、50元、100元的转账提示音此起彼伏。“钱不分多少,都是乡亲们的心意。”村党支部书记顾成玉指着公示栏上的捐款明细说。春节期间像十里城村这种募捐情况在临北回族乡其他村每天都上演。
阳光操作筑牢信任基。“每分钱都要用在刀刃上。”十里城村监督委员会主任李峰表示。这些募集的资金将结合上级财政拨付的资金统一由乡“三资”中心进行管理。各村通过严格的程序进行申请,为村内因病、因学、因灾等各种突发困难的家庭提供帮助。
这场由临北回族乡试点,带着泥土芬芳的爱心接力,不仅缓解了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更让“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传统美德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救急难”基金筹集的不仅是资金,更是乡村振兴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下一步,该乡将持续探索做好基层治理工作。(刘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