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油田双合输气站员工站内巡检。王志田摄
□王志田 彭菲 本报记者 刘楠 李民峰
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大庆市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加工和能源材料基地,紧扣黑龙江省“4567”现代化产业布局,在能源与材料产业领域积极作为,成果丰硕,为地区经济增长与国家能源安全筑牢根基。
2月6日,上午9时,室外气温低至-27℃。在被冰雪覆盖的莽莽荒原上,管道巡护工王立超已开启了每天7公里的巡护“旅程”。
大庆油田庆哈天然气长输管道的首站——双合输气站距离大庆市区129公里。这座荒原小站,面积不大,却承担着俄气管道东线下载以及为四站储气库注气的重要任务,保障哈尔滨市、肇东市共计210万户居民及部分企业一年四季平稳供气。
“冬季保供是最紧张的时刻。”王立超一边走,一边认真检查管道标志桩、测试桩是否完好,查看阀室内部设备设施运行情况。仔仔细细“过”一遍后,他才放心地回到巡检车上。归途中,他还不时停下车,向周边的村民发放保护天然气管道的宣传单。看到负责区域内有施工方作业,他再次下车,了解施工周期、进度,耐心对其进行风险告知。
蛇年春节,双合输气站共有14名干部员工坚守岗位。“虽然不能跟家人一起过年,但家人做饭用的天然气都有我们出的一份力。每当想到这里,心里就会涌出一股暖流。”脸颊冻得通红、眉毛上挂满霜花、正在黄色的天然气管线间来回穿行的输气工莫骄欣慰地告诉记者。他与这个小站一同走过了18个春秋,见证了荒原小站的智慧“蝶变”。“智能化改造优化了工作流程,在主控室就能全方位洞悉场区及管辖的两座阀门室的动态。”莫骄开心地说。
“春节前,站里俄气阀组刚刚投产,新投用的加热炉也开始运行。因为近期室外温度较低,我们必须加密巡检,24小时不离岗,不放过任何一个隐患点,用实际行动守护万家温暖,为亚冬会助力。”输气站班长陈绪雨说。
一座小站不仅是油城大庆的缩影,更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具象化体现。
大庆,这座被誉为“油城”的地方,不仅是中国石油工业的重要支柱,更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在原油开采方面,大庆油田连续10年实现原油高质量稳产,三次采油产量连续23年超千万吨,累计近3.2亿吨。2024年通过优化注采方案,提前50天完成三次采油超千万吨,创近年最快纪录。
天然气开采上,松辽盆地和川渝探区产量突破60亿立方米,同比增产1.55亿立方米,实现连续14年增长。
传统能源稳定发展的同时,大庆市大力推动新能源项目建设。2024年,大庆油田新能源自消纳发电量超7.2亿千瓦时,是历年累计的1.4倍。目前,大庆油田在建风光电项目达19项,装机规模较2023年同期扩大6倍。
能源材料产业稳步升级,延伸乙烯、丙烯、碳四等“化尾”产业链,打造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高端橡塑三大产业集群。龙江化工聚碳酸酯、汉光新材料等“绿色化工”“新材料”项目落地建设。
从莽莽雪原到滚滚油流,未来转型路上,大庆将继续依靠科技创新,深化能源加工和能源材料基地建设,加强政校企合作,释放创新发展势能,为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振兴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