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科幻电影一般,张存涛坐在控制座椅上,双手娴熟地操作着控制杆。玻璃墙外,数十米深的垃圾贮仓里堆着如山般的万吨垃圾,走近向下看竟给人一种眩晕和渺小感,一个巨大的机械爪正缓慢而精准地抓取着“养料”,“投喂”进炉排炉。
“这一抓,够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了。”大年初一,光大环保能源(菏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大菏泽)老吊机手张存涛一大早就来到公司,像往常一样和同事交接班。据他介绍,吊机爪一次的抓取量最高可达10吨,平时一般8吨左右,能产生绿色电力3000多度。
家住郓城县的张存涛之前在光大环境寿光项目工作。2020年菏泽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运行后,他就调回了菏泽。在光大环境的11年里,他在公司吃的年夜饭就有四五顿了。“没办法,现在咱老百姓干啥都离不开电,发电是不能停的。”张存涛说。
在光大菏泽,像老张一样春节期间仍在一线工作的员工还有很多。菏泽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位于牡丹区安兴镇,2018年11月份开工建设,2020年3月4日正式运行。
我们日常丢弃的垃圾都去哪儿了?“城区很大一部分生活垃圾都会运来这里,变废为宝,通过焚烧产生绿色电能,实现零填埋。”同样春节值守的办公室主任田福霄介绍,光大菏泽一期建设了两台日处理生活垃圾500吨炉排炉,配套一台25MW汽轮发电机组,日处理生活垃圾达1000吨。
节能环保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垃圾焚烧发电作为当前最符合实际需求的垃圾处理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填埋方式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田福霄说,经过焚烧后,一吨生活垃圾的容积可以减少95%,高温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值可以用来发电,既处理了垃圾,又产生了电能。
来到中控室,电脑屏幕和中控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垃圾焚烧处理各环节、各流程数据,生产运行部值长魏玉斌正带着4位组员聚精会神地盯着监控视频和实时数据。“从垃圾投入焚烧炉开始,之后的焚烧、给料、发电等都已经实现自动化。”魏玉斌介绍,他们每人负责一个区域,5个人就能管理好整个流程,中控室就相当于发电厂的“大脑”。
行走在光大菏泽,厂区干净整洁,即使在垃圾贮仓旁,记者也并未发现异味,与固有思维中臭气熏天、脏乱不堪的垃圾处理场截然不同。记者注意到,在魏玉斌的电脑上,实时监测的各项环保数据均达到了国家相关标准。
“生活垃圾末端处置是关键一环,环保做不好,不光政府不同意,周边老百姓也得赶我们走。”田福霄笑着告诉记者,垃圾贮存采用密闭式设计,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氯化氢、氮氧化物等气体会通过多道工序被全部处理掉,废气排放完全达到国家标准。而生产中产生的飞灰采用螯合剂螯合稳定固化处理,垃圾发酵产生的污水通过各项处理工序实现全回用,灰渣处理也通过下游企业实现了资源综合循环利用。
“吃”进去的是垃圾,可“吐”出来的是电。据统计,2024年,光大菏泽全年共处理生活垃圾34.26万吨,产生绿色电力1.32亿度,减排二氧化碳13.70万吨,极大地改善了垃圾填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菏泽日报 记者 马源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