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报记者 珠峰
日产与本田签署详解备忘录仅仅两个多月,即宣告终止。
2月6日,日产汽车社长内田诚已告知本田社长三部敏宏,将终止双方的合并谈判。
日产称本田“出尔反尔”
2月5日,两家公司正式终止合并谈判,距离2024年12月签署谅解备忘录仅过去两个多月。日产汽车公司敲定,撤回与本田汽车公司进行经营统合的相关协议。日产表示,正与本田就媒体报道涉及内容等多个方面协商,计划在 2 月中旬左右确定方向并发布公告。
(图源:新华社)
日产提及,本田“出尔反尔”,意欲从合并变更为收购日产。4日,多家日媒报道称,围绕本田和日产推进的经营整合协议,本田正在试探收购日产股份使其成为子公司的方案。NHK则表示,“本田有掌握经营主导权的意图,但日产也有强烈反对的声音,实现起来预计会困难重重。”
知情人士向日媒透露,本田并不打算遵循上述合作框架,而是希望取得日产的股份,使其成为子公司,本田还就此向日产方面征询意见。还有知情人士称,本田方面批评日产缺乏危机感、缺乏魄力、管理层决策迟缓等。
日产汽车高管4日表示,“几乎不可能满足两家公司股东均能接受的条件,(业务整合)已经不可能了”。
本田不满日产盈利计划
去年12月。双方展开合并谈判,构想双方共同建立一家控股公司,将本田和日产作为子公司,计划在2025年6月达成最终协议。2024年12月宣布达成基本协议时起,本田社长三部敏宏就明确表示,统合的前提条件是日产的“业务好转”。
从市值来看,本田的市值高达470亿美元(约3426亿元人民币),几乎是日产的五倍。从资产等多方面考虑,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合并比例谈判或从5比1开始,如果一切顺利,本田和日产将于2026年8月退市。
(图源:日产汽车官网)
1月21日,本田汽车表示,到2026财年日产汽车的年营业利润至少需要增长3倍,才能顺利完成双方计划的整合。此外,整合后的新实体设定了长期目标,即每年至少实现3万亿日元(约1434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其中包括通过协同效应产生的1万亿日元(约478亿元人民币)收入。如果本田的收益保持不变,日产需要贡献约6000亿日元(约287亿元人民币)的利润,其中4000亿日元(约191亿元人民币)被视为最低要求。
然而,截至2024年9月,日产的营业利润同比大幅下降了90%。公司已将全年盈利预期下调至1500亿日元(约71.7亿元),较2023财年下降了74%。为了扭转业务损失,公司将在全球裁员9000人,并将全球产能削减20%。但截至今年1月底,日产仅在美国市场表示将进行减产并裁员,并减少其在泰国的员工数量。
消息人士称,本田对日产的举措一直不满,并要求后者采取更有效的整改措施以确保扭亏为盈。
此外,关于控股公司统合比例问题,与坚持对等统合的日产之间的协调也异常困难。最终双方未能就共同组建合资公司一事达成一致,整合工作也就戛然而止。
日本车企引国内媒体高度关注
尽管本田市值远超日产,但本田社长三部敏宏曾明确表示:“这不是对日产的救助”,日产坚持对等关系的意识十分强烈。
本田2023财年(截至2024年3月)的销售营业利润率为7%,其中两轮车业务(17%)贡献较大,而四轮车业务仅为4%。从日产的角度来看,企业价值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两轮车业务,因此难以接受被本田纳为子公司的提议。
(图源:本田汽车官网)
路透社5日报道,日本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当天在记者会上回答相关问题时表示,“这是关于个别企业的经营判断问题,政府不做评论”。
针对日产和本田或无法实现经营统合一事,日本主流媒体予以高度关注。《读卖新闻》5日称,日产和本田最初计划在今年1月底前明确谈判方向,但在1月31日双方宣布将谈判推迟至2月中旬。
日产方面人士4日透露,“虽然期待谈判不要破裂,但(经营统合)是很艰难的”。本田方面人士则表示,“日产缺乏紧迫感。本田也没有余力继续与其谈判”。
《日本经济新闻》编委小平龙四郎认为,就市值和经营业绩而言,两家公司进行“平等”谈判是一个不可能的选择。日本经济记者井上久男分析称,如果日产和本田的统合经营谈判破裂,日产将不得不与其他企业合作。
此外,也有报道称,担心日产汽车倒闭的日本政府人士已经开始进行幕后活动,有观点认为日产汽车可能被迫与一家强大的美国企业合作。
参考资料:
《日媒:统合比例等条件未能达成一致,日产本田合并协商谈崩》| 环球网
《日本车企放弃自救?本田日产终止合并谈判》| 澎湃新闻
《日媒:日产决定终止与本田的合并谈判》| 新华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