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尔开牙·多力开在列车上进行日常巡检工作。李强/摄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王江平任然
大年初二,11时12分,来自新疆喀什的K454次列车缓缓开进成都西火车站,待车停稳后,身穿深蓝色工作服的艾尔开牙·多力开率先下了车。
站台上,手持对讲机的艾尔开牙·多力开开始做好旅客出站准备。“老人家,不着急,慢一点”“小朋友,小心缝隙”“新年好!新年好!”艾尔开牙·多力开一边叮嘱着乘客注意安全、回应着乘客的祝福,一边帮助乘客拿行李、扶老人和孩子一一下车。
15时41分,列车开始返程。
“艾车,13号车厢有重点旅客上车。”“收到。”艾尔开牙·多力开一路小跑,安顿好一位病愈回家的老人上车。随着列车的启动,作为列车长的艾尔开牙·多力开带领团队开始在车厢里忙碌。清扫卫生、整理行李、维护秩序……对于从乘务员干起到成长为列车长的艾尔开牙·多力开来说,这不算难事儿。
这是今年春运以来,艾尔开牙·多力开值守的第四趟从新疆往返成都的列车。这已经是她连续值守的第六个春运。
“大家上下车时都会向我们道新年好。”艾尔开牙·多力开说,在春运的火车上度过的日子里,他们穿梭在车厢服务时,常会被各种祝福和感谢包围。
从帕米尔高原走出的列车长
2019年11月,来自新疆帕米尔高原的艾尔开牙·多力开成为中国铁路第一位塔吉克族列车员。从大山走进流动的车厢,从列车乘务员再到列车长,艾尔开牙·多力开感到很幸运。
今年27岁的艾尔开牙·多力开告诉记者,走出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是自己从小的心愿。她来自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彻底改变了家乡的面貌,当地的“盘龙古道”因600多个弯道而知名,成为众多游客慕名前去的“打卡胜地”。
在艾尔开牙·多力开值乘的喀什至成都的K454次列车上,经常能碰到去她家乡旅游的旅客,看到她就会问,是不是来自塔县,并称赞那里的风光真美。这时,艾尔开牙·多力开就当起了家乡的旅游形象大使,向旅客介绍塔县的风光、民俗特色和美食。
“希望在列车长岗位上能发挥自己更大的价值,也希望有更多旅客坐着火车来新疆,看看塔县的美景!”说起自己的愿望,艾尔开牙·多力开满脸幸福。
艾尔开牙·多力开可以流利地运用塔吉克、维吾尔和汉3种语言进行沟通。遇到不懂汉语的少数民族旅客,她就主动当起了翻译。“大山里的人出门不容易,我尽量用自己的暖心服务让他们拥有走出去的信心和勇气。”让艾尔开牙·多力开开心的是,从大山里出来的乡亲们也逐渐喜欢上了坐火车出门。
有一次,她在车内验票时发现一位少数民族旅客因为语言不通买错了到站,便赶紧帮忙重新购买了接续票。快到站时,她叫醒了旅客,帮旅客牵着孩子送到车厢门口。下车前,这位旅客掏出一捧杏干塞到了艾尔开牙·多力开手里说:“谢谢你,好心的铁路姑娘。”
在热情服务中迎来成长“蜕变”
“春运以来,旅客出疆要长途乘车,各种特殊重点旅客也很多,需要提前做好安排。”出乘前,忙碌不停地艾尔开牙·多力开告诉记者。“小孩、老人、孕妇等旅客就是需要在旅途中重点服务的群体。”根据铁路站车交互手机终端推送的重点旅客预约工单,她逐一在手账本上登记,并不时用对讲机向乘务员再三交代。
列车每到达一站,艾尔开牙·多力开总是全神贯注地认真组织乘务员开门立岗、迎接旅客,来回帮助旅客提拉行李……开车后每两个小时,她都会巡视一遍车厢,做到对车内情况心中有数。作为独当一面的列车长,肩负千名旅客的安全重任,这位来自帕米尔高原的小姑娘,在一次次值乘中完成了人生中的成长“蜕变”。
列车即将到达下一站时,艾尔开牙·多力开与车站联控,听到车站值班员呼叫称8号车厢有一名重点旅客不能行走,需要协助上车,她急匆匆赶去协助这名旅客上了车。等列车开车后,返回车厢询问时,才发现旅客一家四口买的票分别在3节车厢,于是她便耐心地和其他旅客沟通协调,把一家人调换到一个车厢。
列车上,艾尔开牙·多力开继续在车厢里沉着应对各项突发事务。“列车长的臂章是压力、是责任、是奉献。”她坚定地说。
今年春运,为了给广大旅客创造一个温馨的旅途环境,艾尔开牙·多力开和班组的青年们还策划了一组列车文艺会演。他们用喜庆的福字、拉花、对联、灯笼、气球、小红旗、中国结把列车装饰得红红火火、喜气洋洋。
火车鸣笛开向新疆,伴随欢快的音乐响起,艾尔开牙·多力开也换上了精美的塔吉克族服饰,为大家献上塔吉克族歌舞《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满载幸福和期盼,火车继续向前飞驰,欢声笑语一路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