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盼到通水,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心宁村村民王莉喜出望外。视频截图

  “终于盼到通水了。”2月6日,看着向家坝灌区岷江江底隧洞出口清澈的江水奔涌而出,宜宾市翠屏区思坡镇心宁村村民王莉显得格外激动。
  在王莉印象中,村里常年干旱,尤其是靠近山的村民,甚至把水田改成了旱田,专门种一些旱地作物,2018年12月动工的向家坝灌区一期一步工程就成了村里人的期盼。
  如今,贯通94条隧洞,架设30座渡槽、穿过1350米岷江江底的向家坝一期一步工程正式通水,成为川南片区首座通水的大型骨干水网工程,宜宾、自贡、内江3市群众将用上来自金沙江的“源头活水”。

灌溉水源无保障“旱山村”基本靠天吃饭


  四川年均水资源总量2565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位。水资源如此丰富,却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常年存在供水压力。以川南为例,每年率先进入春耕播栽高峰期,但常常因为大型水利工程建成量较少,导致春灌用水保供压力大。
  “印象最深的就是去年和前年的旱情,我们连玉米都种不出来。”王莉对此感受颇深,前年最干旱的时候,她看着玉米秆从青色逐渐全部变黄,最后甚至连果实都没有长出来。“柑橘倒是结出了果实,结果我掰开一看,里面早已干了。”
  对此深有同感的还有宜宾市屏山县大乘镇柏杨村党支部书记谭其勇,由于村里的晚熟玉米多种在高台地和土坡上,没有灌溉水源保障,基本要“靠天吃饭”。2022年,村里500多亩晚熟玉米没看到一个满粒的。“那年玉米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村里的5万斤李子也因干旱,导致个头很小且口感不好,影响了销路。”
  旱也有旱的解决办法,王莉说,为了适应干旱条件,靠近山区的农户纷纷改种旱地作物,导致旱地作物面积大约占到了全村的60%。为此,政府会通过提灌站抽水、水车送水等方式,保障村民用水。

惠及川南三市保障140万城乡人口供水


  据了解,向家坝灌区工程是四川省“六横六纵”骨干水网工程的重要“一横”,工程惠及四川省、云南省5市,设计灌溉面积约500万亩,供水人口约754万人,总投资约500亿元,共分为两期建设。
  一期工程涉及川南经济区的宜宾、自贡、内江、泸州4市11县(市、区),总投资157亿元,整体建成后,多年平均供水量8.47亿立方米,将极大解决川南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有效保障254万人生产生活用水和198万亩耕地灌溉用水。
  其中,一期工程分为一期一步工程、一期二步工程。此次建成通水的一期一步工程惠及宜宾、自贡、内江3市7县(区),设计灌溉面积51万亩,供水人口140万人,总投资76亿元。主体工程于2018年12月开工,2020年6月全面动工,2024年12月完成通水验收。
  “通过2000余天的建设,目前,向家坝灌区一期工程新建干支渠147.8公里。”四川水发集团向家坝公司工程管理部部长石科介绍,工程建设期间,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全省水利工程首次采用盾构施工法,建设岷江江底隧洞1350米,隧洞顶部离岷江底部最浅仅11米,高效解决了工程建设与河道通航、生态保护的突出矛盾;创造了多项建设纪录,其中,瓦房头渡槽最大单跨长达45米,是全国最大跨度的简支预应力梁渡槽。
  “正在抓紧建设中的一期二步工程涉及自贡、内江、泸州、宜宾4市7县(市、区),设计灌溉面积147万亩,供水人口114万人,总投资81亿元,2023年10月主体工程开工,预计2028年底建成。”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柴枫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