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概都只知道蔺相如,这都和小学语文课文的课文《将相和》有关。

有关他的成语就多了:完璧归赵、渑池之功、负荆请罪、 刎颈之交、将相和、怒发冲冠、价值连城。

“蔺”本是一个生僻字,有了蔺相如,大家都认识了。

我们陕西临潼有个蔺相如墓,我曾经探访过,只是一个荒丘而已。今天,我站在渑池的秦赵会盟处,又想起了蔺相如。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和赵惠文王在渑池会盟,蔺相如陪同。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很熟悉了:秦王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难堪。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针锋相对舌枪唇剑,最后秦王也未能捞到丝毫便宜。

你说这蔺相如勇不勇?


渑池道中

宋 晁补之

虎狼敌国易良图,望见将军要引车。

不畏秦强畏廉斗,古来只有蔺相如。

史料对蔺相如结局没有明确记载,只有相传的三个说法。

一是蔺相如是病死的,去世后,被葬于邯郸市磁县南城乡羌村。

二是秦攻打赵国的时候廉颇不幸惨败,蔺相如知道这件事之后惊叫,口中吐出了鲜血,最终死亡。

第三种说法就是我们临潼蔺相如墓的说法。

蔺相如陪赵太子出游关中,不想刚过戏河沟太子突然病故。赵王得知大怒,即命将蔺相如斩头剜心,满门抄斩,诛灭九族。

清康熙年的《临潼县志》载:“相如墓在马崖道上。”清代著名考古学家,陕西巡抚毕沅亦为之树碑曰:“赵大夫蔺相如之墓。”不过这个墓碑也在特殊年代找不见了。现在临潼区代王街道有个门家村,据说是蔺相如的后人。之所以姓门,是为了躲避株连,同时为纪念蔺相如,将蔺字去头剜心。

每次看到中美外交对峙,我就想起了蔺相如。

“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