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新能源当道,新势力也一个比一个会玩声势营销。但杜子美告诉我们,世上人们从来只闻新人笑,哪里识得旧人哭。曾经一些名盛一时的汽车品牌,纵然还没退出市场,却也逐渐被人遗忘。漫哥甚至怀疑,那些刚买上人生第一台车的Z世代小年轻们,是否听说过海马汽车。
之所以突然提起海马汽车,是因为最近网上又开始看到海马推新车了。新车是款MPV,名叫INJOY U,或者叫INJOY L,反正暂时没个定数。从参数来看,U和L一点区别都没有。所以就不管叫啥了吧。这车吧,不是海马自己搞的,而是跟一个叫智行盒子的企业搞的。这模式有点熟呀,这不差不多跟小鹏当时拿不到准生证,要找海马代工一样?
新车外观吧,大伙自己看,咱就不乱发表意见了。嗯,只能说跟理想MEGA(参数丨图片)有那么丁点像。而且新车之前呢,是先出过一台概念车海马EX00的。不知哪个衰鬼摄影师,给拍成下面这个样子。白+黑的车身配色,背景似垂幔一般的深蓝布帘,白兮兮的吊顶灯,融在一起这氛围感,那真的很……有MEGA的高级感。
但外观设计其实还好,有简约新能源味之余,也有不错的辨识度。尤其是前后大灯都采用了类似盒子的设计样式,应该是外观的最大记忆点了。
它最大卖点是座舱的设计理念。因为智行盒子是个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搞出行服务之类的公司,所以当初设计这台车不为别的,就为了干网约车,说好听点是B端市场。之前鲜有专门针对出行市场打造的车型,最多只有像比亚迪D1,被滴滴官方少量采购;以及像AION Y、奔腾NAT等本来就以后排空间为主的车型。智行盒子就是瞄准了这个市场,因此海马INJOY U/L就颇有特色。比如没有B柱的电动侧滑门设计,让上下车更加便利。
车内也不走寻常路,采用1+1+3的座椅布局,这一排和二排腾出的那个座椅位置,就是用来摆放行李和方便乘客上下车的。想象一下乘客提着个行李箱,侧滑门一开,把行李箱往副驾位置一推就OK了。同理,像婴儿车啊、轮椅啊、自行车啊之类的,也能方便地搬上网约车了。再有一个用途就是,现在一些平台不是剥削厉害吗,不少司机为了省钱,吃饭睡觉都直接车上解决。这一、二排空间这不刚好放下一张小折叠床么?
另外如果一些网约车公司不想浪费那么多空间,当然也是可以搞点DIY的。比如放台智能贩卖机,卖点饮料零食M巾杜蕾斯之类的,或者是交互广告屏增加些广告收入,甚至还可以搞一些手机快充、座椅通风加热按摩的付费功能,都是可以创收的嘛。这车的亮点呢,基本就这么些了。这么看来妥妥的就是专业B端车,普通家庭应该不会钱多到要买这样一台海马MPV吧?
看这情况,看来海马还是有排没有能力上桌吃饭了,虽然海马算是很努力了。回看海马发展史,充满着坎坷和辛酸。上世纪90年代初,马自达勾上了海南汽车一起合资造车,车都造出几款了,却一直拿不到准生证,车都开不出海南。这才被迫屈身一汽,以此获得生产资质。这也为后来马自达见异思迁转投一汽怀里埋下了隐患。
说这个马自达也真心让海马心寒。97年海南汽车正式跟一汽合作,成立一汽海南,一汽凭借一纸准生证就占了49%股分。当时的海南汽车厂长气不过,走跑出去单干,成立了民营的海马汽车。后来还是被软磨硬泡,合并为一汽海马。而马自达这时看到了一汽的实力,就直接跟一汽成立了一汽马自达,把原计划在海南生产的马6交给了一汽。后来花心萝卜马自达又跟长安合作,把马3给了长安。海马相当于老婆跟大哥好上了,外头还有一个,把家里的孩子都抱走跟别人姓了,这帽子也太亮了。
海马跟马自达分手后只能痛定思痛,擦干眼泪开始自主研发之路。可是自主研发哪有那么容易,到头来还是忘不了前任,继续依靠借鉴马自达的车型在市场上立足。凭借着超高性价比,海马倒也卖得火热,一度年销超过20万台。可惜随着其它自主品牌研发能力的提高,以及海马再掏不出马自达的新东西了,销量便一落千丈,直至面临退市风险。
于是海马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开始一系列的“花式”自救,最主要的是变卖房产和股权,竟也“扭亏为盈”。但只出不进,金山银山也要败光。海马只好再次屈尊,2017年开始给黄毛小子新势力的小鹏代工造车,获得一笔不菲的利润收入。只是好景又不长,待小鹏自己也能造车之后,海马又失业了。
磕磕碰碰之后呢,海马又回到了老家海南,重新干事业。车还是在卖的,目前海马在售的车型都是几年前的老车款,主要就是海马7x和8s,去年月销量平均只有可怜的百来台,最低时一个月只卖10台车。这还是不得不佩服购车者的勇气,真爱无疑了。
而在新能源领域,海马则有意避开锋芒,选择了氢能源汽车,希望通过研发和推广氢能源汽车来重振旗鼓。虽然说咱们国家确实也很重视氢能源开发,但是从国内那些比猴子还精的车企都不敢碰这一领域就能够看出,这口饭可不好吃。断尾的海马能否凭此重生呢,还存在很大未知数。与其看得那么远,不如看看上面说的那台新车INJOY啥时候能在街上见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