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已过,大家都开工了吗?
鱼叔一阵恍惚,总感觉假期好像还没好好过,怎么就结束了。
网上也看到不少人在自嘲:
「返程牛马大迁徙」
「回归牛马生活」
电影《燎原》因「牛马」梗爆火。
切换回工作人格后,还出现了「节后综合症」。
主要表现是:恍惚、空虚、精神萎靡、不想上班......
当然,所谓的「病症」是在打趣表达对休息时间的留恋。
但最近新出的一部剧,竟然拍出了「节后综合症」的内幕:
你的脑子,可能被植入了记忆切割装置。
导致上班人格与生活人格互斥,转换时还会出现严重不适感。
说白了,一进公司就觉得痛苦到无法呼吸。
第一季,14万人打出9.1高分,绝对神剧。
三年过去,续集一上线,开分就飙到9.0。
鱼叔专门留在节后推荐,再没有比这更应景了——
《人生切割术》第二季
Severance Season 2
第一季中,剧里详细介绍了「切割术」的用法。
在人脑中植入一个小小的胶囊芯片,就能将大脑中的记忆进行分离。
只要走进公司电梯,芯片便开始生效。
上班时间,员工仅有工作记忆。
下班时间,工作记忆就会被隐藏,重新载入生活记忆。
好处显而易见:工作与生活完全分离。
一旦下班,脑子里关于工作的记忆就完全消失。
没有公司团建应酬,放假期间不用再回任何工作消息。
像过年,亲戚邻居关于工作的「公司、干啥、工资」三连问,也是白问。
哪怕你公司和家中各有一个爱人,也是无从发现的。
当然,坏处也逐渐显现。
比如,工作人格永远工作,感受不到休息时间。
上班八小时内,想不起任何私人生活细节,哪怕是自己的名字。
脑子完全为公司所用。
瞌睡?跑神?在走廊瞎溜达?
便会被带去惩罚,连念认错书千百遍,直到精神崩溃。
而被剥削的上班记忆下班就忘掉,维权辞职难如登天。
而最致命的,是切割术终身不可逆。
私下动手术强行串联起两种人格想起所有记忆,后遗症足以致命。
头痛、流鼻血、出现幻觉……直至死去。
开头提及的「节后综合征」,按剧中的逻辑便可以解释为:
从生活人格向工作人格切换过程中的不适感。
第二季中就隐晦表达了,自由的记忆在公司里是违禁品。
想象天空、风、阳光的触感,会让人变得更加焦灼。
好家伙,如芒刺背了。
前作中,男主马克和自己的小组队员,就是以这样的 代价在一家大厂上班。
但突然消失的同事,竟在生活中找上门,意图揭露公司的阴谋。
小组成员迪伦,又意外在生活中被唤醒工作人格,履行「加班」任务。
原来,人格的切割可以由公司任意掌控。
从未被告知过的切割术作用,让人很难不跟着细想:
难道,公司只要愿意便可以无限使用员工的上班人格,直至剥削殆尽?
种种意外,让主角团小组决心反击。
他们找到切割控制台,试图在生活中唤醒工作人格,揭露公司压榨内幕。
但,事态发展出乎所有人预料。
主角马克 意外发现,自己车祸去世的妻子竟然被公司复活。
甚至被拉进公司上班,就是自己的同事之一。
而女主角海莉,原本辞职欲望最为强烈。
醒来后却发现自己竟是公司总裁的女儿,为了宣传切割术才亲身试验。
演讲台上,她还是将切割术奴役人类的真相和盘托出。
可下一秒,众人行动被公司发现并终止。
小组成员遭到控制,真相再次被隐藏。
很多观众将第一季视为打工人的觉醒,情绪激昂,振奋人心。
但现实,却很难成为爽剧。
打工人反压迫的案例,结局往往走向不了了之。
去年,网上涌出不少像「霸气00后在工作群狂怼老板」「压榨员工集体离职,结果老板半夜群里发疯」这样的话题事件。
不仅没啥后续,也总被质疑是「打工人的幻想」。
打工人觉醒反抗,并不是胜利的终点,而是另一种抗争的开始。
甚至,连「反抗情绪」都能成为资本奴役员工的新工具。
这不。
第二季开篇,主角马克回到公司,发现公司的态度令人意外。
没有对他处罚,反倒升职加薪。
公司高层「明察」,还开除了马克的上司为打工人出气。
甚至,「闹事」的小组四人,还被塑造成切割术改革的带路人。
意思是,切割术确实有问题,但不必消失,只需改良。
公司乐意听取员工意见,甚至把他们的事迹制作进了公司新的宣传片里。
一通操作既利用了事件的影响力,又能彰显公司的开明大度。
还能警醒其他员工,催化切割术改革。
而且,资本最知道如何分裂打工人阵营。
有人坚持反抗,也肯定有人动摇。
策反动摇的人,就能让反抗者失去威胁。
比如,迪伦 想在工作人格时间也能感受到家庭温暖。
满足!
公司为迪伦特制虚拟家人体验室,虽然不是真人,但一样温暖。
留在公司,便能得到恩赐。
其次,利用打工人之间的经济差异。
同是打工人,有的上班担负着一家生计,但有的或许只是为了找点事儿干。
就像海莉,真实生活中她是老总女儿。
说到底,她也是资本。
演讲事件后,海莉的生活人格立刻录制道歉视频,背刺工作人格的自己。
知晓生活身份的工作人格回到公司,也不敢向小组成员袒露真实身份。
一来一往,间隙自然产生。
小组联盟,有了瓦解的风险。
再来,就是花样画饼。
比如马克之所以接受切割术,是因为想要逃避妻子离世的痛苦。
新任上司非常了解马克想在工作中逃避创伤的心理。
一面夸大马克在工作人格时的快乐状态,一边暗示到他离奇出现在公司的妻子。
事实上,马克小组目前从事的工作与名为「冷港」的建造相关。
离奇复生又消失的妻子,便与此逃不开关系。
人明明已经死去,为何能再度复活?
难道能切割、控制、再造的,远不止记忆?
对于马克来说,参与进来,就能与妻子再相见。
公司最终的阴谋,还等待揭开。
看得出来,续集比前作更现实,更黑暗。
而如今,现实情绪也有所变化。
很多观众似乎没有了看第一季的义愤填膺。
只觉得有工作真好,恨不能也入职大厂, 被当成牛马使唤监视,扬鞭抽打完成KPI。
收入稳定不说,压力单一,再怎么切割也只是八小时工作制。
这种说法也不奇怪。
当下严峻的就业趋势,加速了人的异化。
越来越多人甘愿为了「生计」放弃「生活」,形成吊诡的怪圈。
第二季里让鱼叔印象深刻的一幕,便是当公司意欲辞退小组众人。
生活里的他们第一反应,是宁愿道歉认罚也不愿失去工作。
切割代价与生存困境一比,竟然显得微不足道。
但悲哀的是,越是退让,越是失去生存空间。
剧中,迪伦有三个孩子需要抚养。
被公司辞退后,他尝试重新求职。
原本,迪伦的风趣与踏实赢得了老板的认可。
可老板一得知他曾做过大脑切割术就警铃大作,就改变了录取意愿。
一方面,未知的工作人格,意味着未知的风险。
另一方面,甘愿成为工具自我出卖的人,被视为人格、道德、工作视野与能力等因素都值得商榷的员工。
打工人彻底沦为资本竞争的牺牲品,每一次妥协都是一次降价钢印。
起先,迪伦为了能见到孩子选择反抗。
如今,又为了孩子回到原公司。
谁的胜利,不言而喻。
但资本逐利,无休无止。
待「冷港」完成,别说打工人,人还有没有得做都成了问号。
毕竟,切割术计划已经涉及未成年人,显然早就突破底线。
说到底,人非钢铁而是肉身,当绞肉机轰隆转动。
最该做的是粉碎机器,而不是自己。
全文完。
如果觉得不错,就随手点个「赞」和「推荐」吧。
助理编辑:白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