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4期三川汇文化科技
2024年,全国城市旅游市场迎来了旅游业的全面复苏与繁荣。在这一背景下,三川汇文化科技通过对全国100余座城市旅游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尽管不同层级城市在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和人均消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多级城市在国内旅游市场中崭露头角,入境游市场也不再局限于一线城市,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同样表现出色,共同构成了中国城市旅游市场新的发展格局。
作者| 无花果(三川汇文化科技作者,三川汇文化科技研究院研究员)
编审| 时 光
编辑| 半岛
来源| 三川汇文化科技
2月4日,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我国首个“世界版非遗”春节假期,在一片热闹祥和的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春节假期8天,全国国内出游5.01亿人次,同比增长5.9%;国内出游总花费6770.02亿元,同比增长7.0%。两大指标的大幅增长,反映出我国旅游市场的消费活力与潜力。
另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56.15亿,比上年同期增加7.24亿,同比增长14.8%;国内游客的旅游总消费也攀升至5.75万亿元,较上一年增加了0.84万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7.1%。 这一系列积极数据背后,不仅见证了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也映射出全国城市旅游格局正在悄然发生新的变革。
三川汇文化科技通过对全国100余座城市旅游数据的深入分析发现,尽管不同层级城市在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和人均消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依然保持入境旅游热度,而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也凭借自身特色在旅游赛道上大放异彩,部分四五线城市国内旅游数据反超省会和副省级城市,成为低层级城市旅游热门目的地。
一、入境旅游:政策驱动与城市魅力的双重奏
目前,我国已与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并与26个国家建立全面互免签证关系。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国口岸累计出入境人员达6.1亿人次,同比上升43.9%。其中,外国人6488.2万人次,同比上升82.9%。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外国游客群体中,通过免签入境的人数高达2011.5万人次,大幅增长112.3%。
与此同时,这些便捷的入境渠道如同催化剂,为我国各级城市的入境游人数与消费增长注入了强劲的活力。在入境旅游领域,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四大广为人知的“一线城市”持续引领风骚外,杭州、成都、南京、长沙、厦门等新一线及二、三线城市也展现出了非凡的魅力,入境旅游业绩同样令人瞩目。
上海和北京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在入境游市场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上海接待入境旅游者超过670.59万人次,同比增长84%。 与此同时,北京市的数据也颇为亮眼,2024年北京共接待入境游客394.2万人次,同比增长186.8%,外国游客占比高达81.5%; 全年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9.1亿美元,同比增长151.7%。
广州和深圳同样展现出了强劲的实力。2024年,广州接待入境过夜游客501万人次,同比增32.5%,入境文旅消费35.7亿美元,同比增33.2%。而深圳市更是客如云来。 2024年深圳查验出入境人员2.4亿人次、增长45.6%,其中入境外国人276万人次,首超广州、北京跃居全国城市第二,全年累计接待入境游客超3200万人次、增长58.8%,国际旅游收入65亿美元、增长71.1%。
部分新一线城市数据同样令人瞩目。 2024年,成都市接待入境游客160万人次,同比增长190%,入境游客消费约16.17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00%。 杭州市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16.69万人次,同比增长107.8%,旅游外汇收入8.28亿美元,同比增长138.2%。长沙市也不甘落后,全年接待入境游客77.78万人次,入境旅游创汇3.39亿美元,分别增长118.89%和217.09%。 而南京、苏州和无锡3市,合计接待入境游客也超过150万人次。
值得关注的是,厦门、泉州、三亚、桂林等二、三线城市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国际吸引力。 2024年,泉州市接待入境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成为福建重要的国际旅游目的地。 而桂林市更是凭借其独特的山水风光,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00.81万人次、较上年高位增长至248.44%,实现国际旅游收入3.93亿美元、同比更是增长240.21%。
此外,三亚市2024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达到72.7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入境游客总花费达到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2%。身居五线的湖南张家界市入境游也收获了亮闪闪的成绩单。 2024年,张家界接待入境游客超183万人次,入境旅游创汇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504.3%。 张家界口岸出入境53.2万人次,稳居中西部非省会城市第一,被誉为中国五线城市的“国际张”。
在这些数据的背后,免签政策无疑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深圳为例,机场口岸的免签政策极大地便利了外国游客的来访,为深圳市入境游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同时,各城市自身独特的魅力也是吸引外国游客的关键因素。无论是成都的美食文化、历史遗迹和休闲氛围,还是杭州的西湖风光、江南文化底蕴和互联网经济影响力,都成为了吸引国际游客的独特名片。
二、国内旅游:多元需求与城市特色交响曲
国内旅游市场同样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24年,国内出游人次达到了56.15亿,同比增长14.8%;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5.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三川汇文化科技通过对全国100余座城市旅游数据深入分析发现,尽管不同层级城市在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和人均消费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潜力。
(一)一线城市优势显著
一线城市凭借极高的知名度,成为了国内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尽管北京和上海未发布2024年的国内旅游数据,但仅从广州和深圳的表现,足以窥见一线城市的实力。2024年,广州市预计全年接待游客约2.5亿人次,实现文化旅游消费3600亿元,人均消费达到约1440元。 深圳市同样表现不俗,全年接待游客1.85亿人次,同比增长10.8%,旅游总收入达到2650亿元,同比增长11.3%,人均消费约为1432.43元。
(二)新一线城市快速崛起
新一线城市虽然人均消费略低于一线城市,但旅游人次和收入规模依然庞大,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广州和深圳。以重庆市为例,2024年预计全年接待国内游客4.7亿人次,实现国内游客花费50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6.7%,人均消费约1064元。 而成都市作为成渝经济圈的重要城市,旅游人次也高达2.54亿人次,同比增长6.70%;旅游收入达到3120.3亿元,同比增长9.70%;人均消费约为1228.46元。
此外,天津、西安、长沙、南京、苏州等新一线城市也均表现出色,接待游客数量接近或超过2亿人次。 其中,苏州尤为亮眼,全年共接待游客1.9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增长了12%。 武汉、青岛、合肥等城市也均突破了1.3亿人次大关,青岛更是全年接待游客超1.4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100亿元,同比增长超13%,人均消费接近1500元。
(三)二线城市步伐稳健
二线城市在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服务方面虽然与一线城市仍有差距,但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表现却相对稳健。 昆明作为其中的佼佼者,2024年接待游客约3.42亿人次,实现旅游业总花费约48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21%和12.54%,人均消费达到约1421.64元, 成功上榜全国“十大旅游向往之城”。同时,东北地区的沈阳、长春、哈尔滨和大连等城市也表现不俗,文旅市场人气集聚,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四)三线与四线城市潜力释放
三线城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新业态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2024年在旅游市场中展现出了巨大的增长潜力。首当其充的是江西上饶市, 全年接待游客达到2.3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418亿元,均创历史新高。洛阳和桂林紧随其后,分别接待游客1.5亿和1.25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分别为1185亿元和1542.32亿元。 此外,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海口等省会(首府)旅游人次和收入虽实现两位数的增长率,但略显不济。
与三线城市相比,四线城市的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虽然相对较低,但消费增长势头却十分强劲。 以四川乐山市为例,2024年全市旅游人次突破1亿人次大关,实现旅游收入1300亿元,人均消费高达1300元左右,接近了二、三线城市的消费水平。 此外,安徽黄山、云南红河、贵州毕节、河南开封等城市的游客量也接近1亿人次区间,旅游收入也均显著提升,均高于拉萨、西宁等省会城市。
(五)五线城市特色绽放
尽管五线城市的旅游市场表现相对较弱,但在旅游资源开发和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方面却具有较大的优势。 以云南丽江为例,仅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旅游接待量就达到6866万人次,同比增长21.0%,旅游收入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32.0%,人均消费更是高达1691.18元。 同样作为古城文化旅游胜地的湘西,全年接待游客65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3亿元。
与此同时,天水、楚雄、西双版纳、张家界、百色等地市也均取得了骄人“战绩”。
湖南张家界市作为其中的代表,2024年接待旅游人次达到0.46亿人次,同比增长9.5%,实现旅游收入770亿元,同比增长10%,人均消费高达1673.91元,多项指标碾压三四线城市群。 这些五线城市虽然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规模相对较小,但同比增长率却极高,彰显了城市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三、主要结论:城市层级与产品供给差异大
根据对2024年全国100余座城市旅游市场数据分析,我国旅游市场整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无论是入境游还是国内游,各层级城市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一线城市凭借其高知名继续领跑旅游市场;新一线城市则凭借独特的城市魅力快速崛起;而二、三线及以下城市也实现了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的双重增长。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城市入境游市场潜力巨大
入境游市场成为2024年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特别是杭州、成都和长沙等新一线城市,入境游客人次和收入均实现了大幅增长。同时,泉州、厦门、三亚、桂林市等二、三线城市也展现出强劲的吸引力,成为比较热门的国际旅游目的地。2025年,随着入境签证便利化、服务便捷化不断提升,国际游客数量还将大幅增加。 据上海文旅局预测,预计今年春节8天假期,上海将再迎超过18万人次入境游客。
(二)国内游多元化需求明显
国内游客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需求日益多元化,不同城市也凭借各自特色满足着游客的多样需求。例如,哈尔滨以其冰雕艺术、俄式建筑以及独特的冰雪旅游项目,成为冬季热门旅游目的地;长沙凭借特色美食以及深厚的湖湘文化,成为年轻人喜爱的打卡地; 而上饶、桂林、洛阳、乐山、黄山、张家界等三四线及以下城市中的黑马,多项旅游数据压部分省会(首府) ,彰显了低层级城市旅游资源和特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
三川汇文化科技综合分析发现,东部沿海城市旅游市场发展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 例如,2024年东部城市的旅游收入占全国的60%以上,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仅占40%左右。 这种不平衡主要源于基础设施、宣传力度和旅游资源开发的差异。 相比较而言,沈阳、长春、哈尔滨等东北地区的主要城市,2024年文旅市场人气持续攀升,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了显著增长。 随着旅游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预计2025年这些城市将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
(四)各城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虽然各城市旅游数据整体上扬,但各城市在旅游资源开发、服务质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线城市旅游资源丰富,但深度开发和整合不足; 二、三线城市在资源挖掘上需加强,特色文化资源展示不充分;四线及以下城市文化资源开发程度低,优质资源闲置情况较为普遍。 服务质量方面,一线城市虽整体较高,但旺季时服务质量不均问题突出;二、三线城市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但专业性和规范性有待提高;四线及以下城市由于服务设施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均,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营销推广上投入巨大,品牌知名度较高。 二、三线城市虽然也在加大旅游营销力度,但在营销手段和渠道的多样性上不如一线城市,国际市场覆盖范围相对较窄。 四线及以下城市由于资金有限,旅游市场营销投入不足,很多优质旅游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难以形成强大的市场吸附力。
结语
随着2025年首个“非遗版春节”假期完美收官,我国城市文旅消费市场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已然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场变革不仅重塑了旅游热点的分布,也重新定义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与期待。城市旅游热点正逐渐摆脱传统的单一模式,向着更加多元化、特色化的方向发展,众多新兴旅游热点和潜力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展现出勃勃生机。
今年长达8天的春节假期,为人们的出行旅游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从北上冰雪游、到南下避寒游、再到非遗年味游成为了春节期间多段游的三大热门选择。在春节国内游的热门目的地榜单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西安、南京、武汉等城市赫然在列,它们以各自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在众多旅游选择中,冰雪游无疑是冬天里最耀眼的一抹亮色。哈尔滨、长春、北京、沈阳等冰雪游热门城市,吸引着无数游客的目光。然而,也有不少人选择了向南而行,去寻找温暖和阳光。福建厦门、广东汕头、云南昆明、广西桂林、云南大理等城市,凭借其温暖宜人的海滨气候、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美食和浓郁的年味,成为了南下避寒游的热门之选。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层面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变 化,近期频繁出台重大政策予以推动。 国务院相继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和《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等文件,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和全面支持。 这些政策不仅涉及领域广泛,而且重点任务明确、支持力度空前,必将为城市文旅经济注入新的动力。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 通过政策的有力支持、消费趋势的积极引导、区域间的有效协同以及科技的深度赋能,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文旅消费将继续向高质量、多元化和智慧化的方向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这一过程中,各个城市将以更加丰富和多元的旅游体验,为国内外游客留下独一无二的旅行记忆!
当AI卷入综艺赛道,会激发何种想象?
深度伪造:AI“变脸”成隐私与财富的“掠夺者”
独家报告:透视全国170座城市300余个文旅元宇宙政策
重磅 | 两万字报告:从国家级到省级,150个元宇宙政策大盘点
苏州文博会何以“国际风、江南韵、创新潮”
20份研报集萃: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全景洞察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三川汇文化科技】已运维4000多期(持续十多年,跨越4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三川汇文化科技】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请给无花果打赏,您的打赏,平台都会给到作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