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明世宗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的时候,封国河南开封府的周王朱睦㰂,在王府见到了他叔父朱安泛的家眷。二十五年前,还是平乐王的朱安泛,因为诬陷侄子朱睦㰂,被明世宗的伯父明孝宗朱祐樘削爵废为庶人,然后囚禁于凤阳高墙之内。
狱上,诏安泛削爵降为庶人,迁之凤阳守陵。—《明孝宗实录卷一百六十五》
凤阳高墙复原图
直到朱安泛在高墙之内离世,其家眷才得以被朝廷开恩,重新回到了开封,由当年的仇人朱睦㰂“钤束戒谕”,也可谓是天道轮回。那么朱安泛为何要诬陷侄子,周王朱睦㰂的一生还有哪些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艰难的袭爵之路
朱睦㰂,生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时任周世子朱安㶇庶长子,周王朱同䥝长孙。
周王一脉的始祖朱橚,是开国太祖朱元璋嫡第五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封为吴王,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改封周王,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之国开封府,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去世,谥曰定。
周定王朱橚剧照
朱有燉,周定王嫡长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为周世子,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五月去世,谥曰宪。
朱有爝,周定王庶第四子,洪武三十五年(公元1402年)封为祥符王,因周宪王无嗣,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八月进封周王,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去世,谥曰简。
朱子垕,周简王庶长子,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封为周世子,景泰六年(公元1455年)袭封周王,景泰七年(公元1456年)去世,谥曰靖。
朱子埅,周简王庶次子,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封为通许王,因周靖王无嗣,于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进封周王,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去世,谥曰懿。
朱同䥝,周懿王庶长子,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封为睢阳王,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进封周世子,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袭封周王。
开封周王府复原图
朱安㶇,朱同䥝庶次子,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封为周世孙,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进封周世子。因朱同䥝“常不事事”,王府事务基本都放权给了朱安㶇。
然而世子不知稼穑之苦,手握大权后“竞为非度”,以至于朱同䥝愤而上奏朝廷,指责儿子“专权嗜利,知有已而不知有父”。考虑到当朝皇帝明孝宗朱祐樘对待宗室极为严苛,朱同䥝最终心软,奏称自己夸大其词,世子有小过而无大恶,这才让朱安㶇逃过一劫。
上曰:“安潢违法多端。既为其父王所奏,本当究治。念王续有息词,姑宥之。仍降敕切责,再犯不贷。”—《明孝宗实录卷一百二十》
孝宗朱祐樘(右)剧照
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十一月,朱同䥝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谥曰惠。
- 二王争嫡
朱安涘、朱安泛,周惠王第四子、第五子,弘治元年(公元1489年)分别封为义宁王和平乐王。二王虽然自身品行也很差,但却瞧不上同样喜欢为非作歹的兄长朱安㶇。这里我们要补充一句,由于周惠王长子和第三子早夭,如果世子被废黜,伦序就应该由义宁王进封周王。
故而在朱安㶇以世子的身份主持府事之时,义宁、平乐二王联手发难,双方各不相让,互相攻讦的奏疏雪片般飞向京师。其中世子称两个弟弟抢夺庄田收入,以至于先王“因忿得疾而薨”,这是指责二王不孝。义宁、平乐二王不甘示弱,举报世子“进毒弑父”,又和父妾宋金台、弟妇安定王张妃、聊城王刘妃乱伦,这是准备将对方一击毙命。
就在孝宗指示河南镇抚等官对此事进行彻查之时,好巧不巧,朱安㶇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二月去世,终年三十一岁,谥曰“荣悼”。人死债消,调查也就此中止。
位于周王府遗址上的开封龙亭
不过朝廷虽命朱睦㰂暂管府事,但却并未让其掌玺,意味着其父朱安㶇身上的官司,仍有可能影响到他的继承权。
母宫人阎氏奏乞命其孙睦㰂继掌国玺,摄府事。下礼部议,谓睦㰂虽嫡孙,缘未封世子。安㶇虽故,且未详告讦事情,掌玺之请未可遽从。宜姑令睦㰂暂理府事,举行丧礼。—《明孝宗实录卷一百四十九》
为了争嫡,朱安涘和朱安泛一面招揽世子原来的手下,准备全面接管王府财物,史称“安㶇旧役卒多去睦㰂,投两王府”。一面又对朱睦㰂的身世展开攻击,称其母乃乐工之女,而且先受周懿王宠幸,再和世子私通,根本没有资格嗣封,应该推举“贤而长者掌府事”。
孝宗朱祐樘画像
兹事体大,孝宗命司礼监太监赵忠、刑部侍郎何鉴赶往开封,会合河南三司成立专案组,对此事进行彻查。真相大白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八月,皇帝陛下做出最终裁决:
平乐王朱安泛削爵废为庶人,发凤阳看守皇陵。义宁王朱安涘革爵闲住。荣悼世子妃杨氏革冠服。平乐王府管家媪戴氏杖八十,内官李聪依律处决,下人韵海等二十九人杖八十,俱并家属发边卫充军。世子府下人焦国秀等三人杖一百。
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十二月,朱睦㰂袭封周王。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五月,朱安㶇被追封为周王,谥曰悼。
和朝廷争权益
明代中后期的宗室,已经成为了混吃等死的代名词。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个是爵位,另一个则是岁禄,或者说两者相辅相成。
- 为兄弟争郡王
根据《皇明祖训》的规定,世子诸子封为镇国将军。日后若是未能袭爵就去世,一旦被追封为亲王,则诸子可以进封为郡王。
成都蜀王府复原图
比如蜀藩悼庄世子朱悦燫,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先于其父蜀献王朱椿去世,其长子朱友堉在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袭封蜀王后,次子朱友坿、第三子朱友壎分别被封为黔江王和罗江王。比如代藩悼戾世子朱逊煓,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先于其父代简王朱桂去世,其长子朱仕壥袭封代王后,次子朱仕墰被封为昌化王。
又比如宁藩庄惠世子朱磐烒,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先于其父宁献王朱权去世,长子朱觐钧袭封宁王后,次子朱奠墠、第三子朱奠垒、第四子朱奠堵、第五子朱奠壏,分别被封为瑞昌王、乐安王、石城王和弋阳王。
然而孝宗朝文官坐大,对宗室和武将极尽打压之能事,此前晋藩靖和世子朱奇源被追封为晋王后,其孙晋王朱知烊出面,请求册封其叔父朱表槏、朱表柣、朱表栺为郡王,礼部认为“追封王爵者之子视实封者不同”,坚决不同意,此事就此作罢。而朱睦㰂为几个弟弟出面乞封,孝宗同样并未同意。
武宗朱厚照剧照
不过等到孝宗驾崩,武宗朱厚照继位后,形势为之一变,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的时候,此事又被拿出来重新讨论。新天子态度严厉,指出《皇明祖训》之中何尝有世子未袭封就去世,所生子不能封郡王的条例,当年的奏拟“起于何时?出于何人?”
最终礼部首当其冲,遭到了一次大清洗,前任尚书现已致仕的张昇、前任礼部左侍郎现任尚书的李杰、前任礼部右侍郎现任南京吏部尚书的王华(圣人王阳明之父),全都罢职还乡。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十一月,朝廷正式同意加封朱睦㰂诸弟为郡王。
癸亥,加封周府镇国将军睦桎、睦楮、睦椔为郡王。以周王复奏其父安㶇以世子薨,今既追封悼王,其庶弟睦桎等当加封故也。—《明武宗实录卷四十四》
武宗朱厚照画像
正德六年(1511年)五月,朝廷命宣城伯卫璋为正使,兵部员外郎侯宜正为副使,持节册封周悼王第四子朱睦桎为应城王、第五子朱睦楮为益阳王、第六子朱睦椔为奉新王。
- 为自己争岁禄
明代亲王岁禄,根据《皇明祖训》的标准为一万石,但周定王因为是太宗朱棣的亲弟弟,得以增加到二万石。到了周简王时代,先是减到一万石,此后调整为一万四千石。而到了周靖王时代,又被削减为一万石。
周懿王时代,王府岁禄虽然调整回二万石,但其中只有三成是本色米,实际上大为贬值。周惠王袭爵后,又恢复到本色米一万石。
太宗朱棣剧照
朱睦㰂袭爵后,也向朝廷上奏,希望能像先祖定王一样享受本色米二万石的岁禄。当时仍然是孝宗朝,所以礼部提出“宜仍如祖训”,皇帝立刻同意。武宗即位后,朱睦㰂察觉朝中风向有变,表示本府“岁用不足”,希望能够“如旧加赐”。
户部覆议加赐乃先朝特恩,非祖训定制也。诏以周王始封祖定王,太宗文皇帝同胞至亲也。准岁加二千石,各王府不得援以为例。—《明武宗实录卷二十八》
不管怎么说,由于朱棣、朱橚是一母同胞亲兄弟的缘故,相较于其他太祖系的亲藩,周藩和朝廷的关系更为特殊一些,所以武宗皇帝特意将其岁禄提高到一万二千石,而且表示其他王府不得妄请。
结语:嘉靖十七年(公元1538年)十一月初二日,周王朱睦㰂去世,享年五十一岁,谥曰恭,谥法敬顺事上”曰“恭”。周恭王嫡长子朱勤熄,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封为周世子,但在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先于其父去世,终年二十六岁,谥曰“悼康”。
承天府明显陵
朱朝堈,悼康世子嫡长子,周恭王嫡长孙,先封周世孙。祖父去世后,朱朝堈援引楚藩世子朱显榕的例子,请求“服内册封”,被礼科驳回。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二月明世宗朱厚熜启程南巡承天府(今湖北钟祥)之时,曾表示不在路线上的亲王不必“越境迎驾”。但周世孙年纪不大,心眼不少,直接从开封赶到郑州朝觐皇帝。等到世宗回京,朱朝堈再次奏请袭爵,果然得偿所愿。
庚寅,初周世孙朝堈援楚世子显榕例,乞即于服内册封。礼科驳,寝其事。至是复奏,许之。—《明世宗实录卷二百二十八》
不过朱睦㰂辛辛苦苦争取来的一万二千石岁禄,到了朱朝堈袭爵以后,又重新降为一万石。争来争去,到头来总是一场空。